Diss高盛?摩根士丹利:科技泡沫隨時會破滅
華爾街見聞 2018-06-11 20:27
對於市場的走勢,金融界的大佬們的分歧似乎越來越大。
此前,索羅斯「歐盟要完、金融危機將來」的警告,引發了他和摩根士丹利 CEO 一場爭鋒相對的論戰。上周,高盛為科技股搖旗吶喊,宣稱科技股「不是泡沫」,也遭到三連嘲。
高盛被群嘲
在年初美股科技股大跌之後,美銀美林首席投資策略師 Michael Hartnett 3 月曾表示,自從全球金融危機以來,Amazon、Google、Twitter、Ebay、Netflix 和 Facebook 等「電子商務」公司的市值,上漲了 617%,成為過去 40 年來第三大泡沫;如果這六隻股票不出現大跌,那麼未來幾個月將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泡沫。
上周,Michael Hartnett 再次表示,雖然科技股迄今為止出現了創紀錄的資金流入,但那是因為它們已經成為市場周期尾聲的「防禦性」板塊,如果出現 1998 年的那種「大危機」,信貸大面積縮減,投資者被迫拋售風險資產,那麼科技股將是重災區。
彭博社市場分析師 Andrew Cinko 上周五也表示,如果市場變臉,投資者被迫殺雞取卵,有啥賣啥。
這一幕不是似曾相識嗎?在市場復甦周期的尾聲,科技股接管了股票市場,牛市似乎變成永恆,投資組合風險更加集中,少數牛股(FANGs)上漲刺激投資者越發貪婪,讓很多人確信投資科技股,就是對抗周期尾聲壓力的防禦性手段。
摩根士丹利美國股票首席策略師 Michael Wilson 周日也表示,科技股泡沫(破裂)可能是投資者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隨時要面對的「真相」。
Michael Wilson 認為,目前全球金融市場的緊縮和混亂助推了更大的科技泡沫。
首先,美國和歐盟正在推動金融緊縮。美國經濟目前實現了充分就業和 2% 通膨的雙重目標,這意味著聯準會不太可能推遲緊縮政策;同時,歐洲央行近期也正在發出更加鷹派的削減資產購買的信號。
其次,歐洲銀行股的暴跌、正在席捲阿根廷、土耳其和巴西等新興市場的金融風暴,以及近期義大利公債大跌,以這些事件為代表的金融動盪助推了更大的科技泡沫,更多資金湧入被投資者認為是防禦性資產的科技股。
但是,和傳統的防禦性資產如高質量債券、公用事業、電信、醫療保健和消費品不同,科技股通常不具備防禦作用,因為它們在量化寬鬆時代已經被抬到相當高的位置。
摩根士丹利認為,最可靠的跡象表明,科技股的牛市似乎已經結束,而高盛對客戶真誠地保證科技股不是泡沫:這意味著高盛現在正在賣力地兜售,將科技股的風險轉移給任何容易上當受騙的人。
高盛:科技股仍將主宰市場
高盛策略師 Peter Oppenheimer 和 Guillaume Jaisson 在研報中表示,與上世紀 60 年代追捧 Nifty Fifty 和 90 年代的狂熱投機泡沫不同,如今,科技股的上漲主要歸因於強勁的基本面,出色的收入和盈利狀況,而非投機。
兩位策略師寫道,過去的十年中,科技股漲勢特別是所謂的 FAAMG 股票大約有 87% 來自於利潤的支持,只有 13% 左右源自於估值擴張。相比之下,美股其他板塊的這兩大比例分別為 73% 和 27%。
從本益比方面來看,儘管美股前五大股票首次全部被科技股霸占,但本益比整體並不算太高。FAAMG 的整體本益比在 22.6 倍左右,還不到網路泡沫時期前五大科技股本益比的一半。
「鑒於總體估值不是太高,我們認為當前這波科技股盛宴不會很快結束。」兩位策略師這樣寫道。
他們還補充說,諸如零售、公用事業等傳統行業將被迫擁抱網路新時代,擁抱新科技,並將升級他們的設備。與此同時,科技產業正迅猛發展,人工智慧正站在風口之上。這些都將有利於科技股。
- 2025這樣投資AI最穩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