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德銀警告:每一次聯準會緊縮周期都會有危機發生 無一例外

華爾街見聞 2018-05-25 16:10

歷史告訴我們,沒有永遠的盛世。隨著聯準會貨幣政策進入緊縮周期,危機是必然的,問題在於它會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樣的方式爆發。

德意志銀行首席宏觀策略師 Alan Ruskin 打了一個有趣的比方:

聯準會緊縮政策就好像是在搖晃一棵果樹,樹上有些熟透了的果實。通常你不知道哪顆果子會被搖下來,但不會讓人意外的是,一定會有果子掉下來。

Ruskin 稱,不應該將宏觀環境過於複雜化,一個簡單的事實是,每一次聯準會緊縮周期都會在某個地方引發一場有意義的危機,通常發生在外部,但也會在美國國內引起一些資產下跌。

最近新興市場的 "雞飛狗跳" 可以作為 Ruskin 這一總結的很好註腳。

以史為鑑:

2004 年 - 2006 年間,聯準會的收緊步伐看似溫和,但卻引發了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崩潰,並最終形成了一場令所有戰後危機都相形見絀的全球性金融危機。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聯準會緊縮觸發了亞洲金融危機、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 (LTCM) 倒閉以及俄羅斯危機。

1993 年到 1994 年,聯準會升息導致債券市場動盪以及墨西哥危機。

上世紀 80 年代末,聯準會的貨幣緊縮政策導致了美國儲蓄信貸協會危機 (S&L crisis)。

1987 年,剛剛接管聯準會的葛林斯潘第一次笨拙的緊縮政策引發了「黑色星期一」(Black Monday),隨後聯準會放鬆了貨幣政策,「葛林斯潘看跌期權」(Greenspan put) 的說法應運而生。

上世紀七十年代,滯脹中的強硬緊縮貨幣政策導致資產實際價格長期下跌,但下跌很大程度上被通膨掩蓋了。

回到當下,聯準會溫和升息,自 2015 年 12 月啟動本輪升息周期以來,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從接近零的水平上升緩緩上升至目前的 1.50%-1.75%。

此外,隨著美國利率逐步上升,前期美元持續疲軟也給了人們一種這一次的升息周期是溫和無害、是不一樣的錯覺。

但 Ruskin 指出,這一次緊縮是在市場在經歷了一段「極端和長期的」貨幣寬鬆時期之後實行的;而且隨著主要央行從每年 2 兆美元的資產負債表擴張轉向縮表,這一次的緊縮是以經濟學家和投資者不完全理解的形式發生的。

此外,目前美國 2 年期、5 年期和 10 年期公債名義和實際殖利率在十國集團 (G10) 國家中已經是最高,這種現象自 1983-1984 年美元繁榮周期以來就從未出現過。與此同時,目前 G10 國家中也只有美國在不走尋常路地追求大規模財政刺激。

Ruskin 表示,波動性會以多種形式發生,但通常比聯準會升息滯後 18-24 個月。當下動盪的新興市場很大程度上是聯準會升息的受害者。

近來,新興市場一片腥風血雨。新興市場貨幣土耳其里拉、阿根廷比索、墨西哥比索、印尼盾接連崩潰。土耳其央行周三升息 300 個基點,但「療效」沒超過 24 小時,土耳其里拉重啟崩盤模式。

相比之下,美國國內資產依然表現強健。但 Ruskin 認為,表現良好的美國資產對於國外一些資產,也就是那些「過度成熟的果實」而言,卻是個壞消息,因為這鼓勵了聯準會更用力地搖晃這棵果樹。

Ruskin 指出,最近走強美元終於使得美國國內金融狀況有所收緊,但這還不足以讓聯準會放緩緊縮步伐。

德銀信貸策略師 Jim Reid 也在今天的一篇文章中指出,自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 1971 年瓦解以來,金融危機就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基於歷史經驗,如果在當前這個十年末到下一個十年初,危機沒有以某種形式發生的話,那才是令人震驚的事。

Reid 也認為,危機最有可能的催化劑是全球範圍從寬鬆走向緊縮的貨幣政策,而這一切發生在債務水平創紀錄的情況下。Reid 稱,今年發生的新聞和事件讓他更確定危機一定會來,只是還無法確定時間和 "震中"。

(圖片來源:Zerohedge)

下面這張來自美國銀行首席投資策略師 Michael Hartnett 的圖片,也很好地詮釋了每一輪聯準會緊縮周期都伴隨著金融市場崩盤:

(圖片來源:Zerohedge)

一場狂歡了十年的流動性盛宴正走向終結: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