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應該令市場恐懼的一個數據:1300萬!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4-12 18:22
摘要:金融海嘯結束後的復甦已持續八年之久,而這期間全球金融服務業新流入 1300 萬從業人員。過去八年中超低利率和無窮量化寬鬆背景下的經濟擴張,就是他們成長認知的全部,除此之外他們一無所知。他們人生中最大的「驚嚇」,就要來了。
究竟什麼才是未來市場崩盤最可怕的驅動因子?是那些手中管理着巨額資產卻不知風險為何物的「新韭菜」。
加拿大著名資管公司 Gluskin Sheff 首席策略師 David Rosenberg 昨日(4 月 11 日)在推特上有感而發,稱自己總是會被人問起哪一個統計數據令他最為擔憂。
是「1300 萬」。這個數字是自上一次信貸崩盤結束以來,新加入全球金融行業的從業人員總數。
在 Rosenberg 眼中,這些年輕人除了大牛市中的買買買以外,對世界一無所知:從大麻經濟和科技股(FANGS)飆漲,到畢加索(指收藏品市場的價格飆升)和數位貨幣,過去八年中超低利率和無窮量化寬鬆背景下的經濟擴張,就是他們成長認知的全部。
自金融危機以來林林總總的資產門類隨著央行資產負債表的擴張,都呈現出一騎絕塵的上漲趨勢
而這些只識牛不知熊的人,經過八年的升職攀爬,已逐漸占據在全球交易鏈條的前沿位置。Rosenberg 警告,
他們人生中最大的「驚嚇」就要來了!
此前高盛報告《熊市的自我修養 (Bear Necessities) 》中,就曾列舉比對自 08 年金融危機結束以來,全球市場資產價格「通漲」和實體經濟通膨大相徑庭的表現(下圖)。
結果發現,在實體經濟通膨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在大宗商品方面甚至出現通縮態勢)的同時,資本價格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泡沫式增長,儼然一副「一山更比一山高」的架勢。
高盛指出,目前惠及市場的經濟擴張周期,很大程度上是對寬鬆貨幣政策和低利率環境的反映。
金融資產價格的迅猛漲勢,已經將美歐實體經濟的名目 GDP 增長率(上圖紅柱)和通膨率地甩在了後面,而反映實體經濟的真實「價格」的標杆——薪資水平、消費品價格、房價和大宗商品價格——增長速度遠不及金融資產價格的「惡性通膨」。
現如今,只差令市場起舞的音樂戛然而止,而這些對熊市力量一無所知的交易員,將在劫難逃。
『新聞來源/華爾街見聞』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