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Facebook和谷歌的三把利刃:巨頭何以隻手遮天?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4-11 17:18
他們是「守門人」,擁有篩選資訊的能力;他們的權力可以蔓延到其他市場,在起跑線上他們就已經遙遙領先;他們還能窺視你的一舉一動,隨時準備着把你從其他產品那裡搶回來,讓競品死在搖籃裡。
Facebook 的資訊外洩,讓美國民眾一夜恍悟,亞馬遜,Facebook 或是谷歌這樣的網路巨頭,已經可以隻手遮天。
芝加哥大學商學院 the Stigler Center 部落格日前刊發文章,提到美國科技巨頭的三種權力:守門人的權力,槓桿式放大的權力,以及資訊挖掘的權力。
「守門人」
守門人或是把關人(gatekeeper)是一個傳播學概念,其含義在於守門人可以篩選資訊,包括新聞媒體為受眾篩選、編輯消息,或是企業決定商品是否能進入市場等。
這篇題為《什麼讓科技平台如此強大?》的文章提到,網路巨頭的守門人權力,,來自於他們掌握了其他公司開拓線上業務時必須依賴的基礎設施。
美國有 55% 的購物搜尋在亞馬遜平台上進行,Alphabet 和 Facebook 占優 73% 的美國線上廣告,以及 83% 的增長,而蘋果和 Alphabet 壟斷了全世界 99% 的智慧型手機操作系統。
這種對基礎設施的掌握,讓這些科技巨頭成為所有人唯一的選擇。
擁有權力後就會止不住濫用權力。守門人擁有篩選資訊的能力,企業本質的科技巨頭,自然希望從離不開他們的用戶身上收割更多的羊毛。而且他們還會不斷地以守門人的權力,限制第三方接觸自己的用戶,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
槓桿式放大的權力
不僅是金融市場存在加槓桿,科技巨頭有加槓桿的本領。
如前所述,守門人賦予巨頭們篩選資訊的能力,而經過槓桿式的放大,科技巨頭把自己的權力,從基於線上基礎設施,放大到所有市場。
舉個例子,如果亞馬遜自營的產品,和其他在亞馬遜銷售的產品構成競爭關係,那麼亞馬遜可以優先呈現自家的產品,讓競品在自己的平台上排序靠後。——這當然讓人憤怒,去年,歐盟委員會就因為谷歌的濫用自己搜尋引擎的主導地位,把用戶引導向谷歌的購物服務,罰了谷歌 27 億美元。
資訊挖掘
這一權力相對比較好理解。網路巨頭的壟斷地位和用戶基礎,為其提供了海量數據。今天的你在哪個頁面停留了多久,光標指向哪裡,或是購物車裡的商品待了多久,你去看了它幾次——只要願意,巨頭們都能知道。
衍生出來,只要網路巨頭們願意,它們還能把第三方網站和其他 APP 的數據也都搜集起來——谷歌替你記住特定網站的密碼時,可能也可以搜集你在這一網站上的行為數據。
數據就是金錢,Facebook 的泄密醜聞,扎克伯格不得不出門,都是因為這一項資訊挖掘權力的濫用。當然 Facebook 在這一次的事件中未見得有主動的為惡,但消極的管理不力無疑存在。
在大量的資訊數據面前,「殺熟」開始出現,打車軟體的差異化定價已經是傳播最為廣泛的典例。而更誇張的是,巨頭們還可以嚴密監控,哪些可能的競爭對手正在搶走自己的用戶,並儘可能早地採取行動,利用用戶與平台之間的資訊不對稱來挽回用戶,把新興對手扼殺在搖籃里。
解決方案?
上述三種權力,很大程度上能解釋美國網路巨頭今天的壟斷地位。而芝加哥大學商學院刊發的這篇博文,還探討了可能的制約巨頭們的途徑。
該文章提到,守門人和槓桿式放大的權力,在過去也曾經有先例。只要有壟斷,就有守門人,他們就能進一步膨脹。
對於「守門人」,過去的解決方式是,政府出面設定規則,例如美國的《反托拉斯法》,就是對抗 19 實際下半葉鐵路公司的壟斷而生。而槓桿的問題也相對好辦,守門人想要把權力擴展到其他領域,那麼就限制他們在其他領域的活動,阻止平台參與競爭,不能又當裁判又當運動員。
但資訊挖掘是大數據時代的新挑戰。這些平台以數據為生,它們不但有隱私的問題,還有惡意競爭的問題。規範巨頭們的行為或是方法之一,例如限制他們搜集數據的領域,以及限制他們對數據的使用——具體的措施都有待討論。
但無論如何,博文指出,這些大平台都應該促進資訊的自由流通,與公開市場、公平競爭保持一致,而不是破壞這一理念,利用資訊黑洞來為自己謀利。
『新聞來源/華爾街見聞』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