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資產配置邏輯嬗變的新信號:另類投資正在中國崛起?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1-25 14:17


摘要:BCG 原全球合夥人張越的跳槽一度引發熱議,以私募股權為代表的另類投資正在中國崛起,其中以母基金的投資模式呈現快速增長。此外,中投和社保基金的高層也多次公開表示,將讓另類投資成為有效工具。另類投資究竟有哪些魅力所在?

2018 年 1 月初,波士頓諮詢(BCG)原全球合夥人張越加盟宜信的消息一度引發熱議。


據悉,張越曾是 BCG 大中華區金融業務核心領導成員,負責中國區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並創建了中國首家直銷銀行。

張越指出,波士頓諮詢曾是首家研究另類投資的諮詢機構,但其服務的大部分中國大陸客戶並未給予特別關注。但多年來,宜信已以母基金的形式試水另類投資。

那麼,另類投資究竟有哪些魅力所在?

據了解,另類投資(Alternative Investment)是股票債券等傳統公開市場之外的投資模式,資產標的包括非上市公司股權、房地產、基礎設施、證券化資產和自然資源等。對沖基金、不動產投資基金(REITs)、藝術品投資均屬於另類投資模式。

據 BCG 與花旗的一項聯合研究,2011-2016 年全球機構資金(央行資金、主權基金、社保 / 養老基金、保險資金、捐贈基金)新增投資幾乎一半都流入了另類資產,有效地應對了低利率環境下低回報問題。

比如,耶魯基金就是以長期重倉非典型的另類資產著稱,從上世紀 90 年代起將 50% 以上資金配置私募股權、木材、石油和房地產中。2014 年的市值規模超過了 2008 年金融危機前的最高水平,並獲取了超額收益。

此外,全球主權基金的投資標的正從傳統投資向房地產、初創公司等另類資產領域轉移。北京某大型金融機構張啟迪博士對華爾街見聞表示,從資產配置組合理論的角度來說,配置另類資產的邏輯在於,另類資產與傳統資產的相關性較低,可以實現最大限度的風險對沖。

張啟迪最新研究論文指出,全球範圍內投資私募股權的主權財富基金由 2014 年的 51% 上升至 2017 年的 61%,投資私募債券的主權財富基金由 2014 年的 24% 上升至 2017 年的 39%,投資股票以及固定收益類等傳統類金融資產的主權財富基金則出現了小幅下降。

2017 年 8 月,中投經理屠光紹透露,今後一段時間會加大另類投資和直接投資比重,包括私募股權投資和對沖基金投資。另據了解,中投約 22% 的資產配置在另類投資中,但其多次公開表示,未來這一比例或將達到 50%。

此外,早在 2015 年,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王忠民曾透露,當年社保基金 1.8 兆資產獲得投資回報率 15.14%,背後的投資理念就是讓另類投資成為有效工具,並讓其逐漸占更大市佔率,還可藉此規避市場風險。

波士頓諮詢(BCG)以私募股權基金為例,點出了另類資產與傳統資產投資的差異。比如,全球私募股權基金指數在過去十年、二十年期平均回報明顯高出同期全球主要股指回報;私募股權與二級市場的表現及經濟周期的相關性低;相對於傳統資產,私募股權的價值受市場風險的影響較小,特別是在金融危機時。

投中研究院院長國立波曾指出,過去 10 年私募股權基金的一大發展就是另類投資的崛起。2015 年末,全球資產管理規模 71.4 兆美元,其中另類投資占比 12%。相比之下,2013 年另類投資規模只占到 7%。因此,大型機構投資者長期配置 VC/PE 資產取得高回報得到證實。

據觀察,以私募股權為代表的另類投資正在中國崛起,其中以母基金的投資模式呈現快速增長。

據統計,截至 2016 年 6 月底,中國私募股權市場上活躍的母基金共計 1175 隻,管理規模將近人民幣 2.5 兆元。然而,業內也出現諸多爭議和誤解。比如,母基金做直投會不會搶了一般合夥人(GP)的生意,會否打亂 GP 與 LP(有限合夥人)的合作模式等。

宜信公司創始人、CEO 唐寧指出,母基金管理人要能夠識別優秀的子基金和優秀的 GP,這本身就是對於優質 GP 和劣質 GP 的分水嶺,能起到分流作用。

《宜信 2018 年資產配置策略指引》指出,在中國 LP 構成中,投資和資管公司也由 2012 年的 8.1% 上升為 12%,部分高凈值個人已經意識到私募股權投資是非常專業的事情,因此開始將資產交由領先的專業資產管理機構進行管理,不再個人直接參與投資,預計該趨勢在 2018 年也將得以延續。此外,機構 LP 中,政府引導基金目前已成為母基金主導力量,比例超過 10%。

此外,業界另一大爭議點是母基金對頂尖 GP 支持力度加大,GP 握有更多資金會否造成所謂的資產荒?

對此,唐寧回應,「頂級的 GP 總是不愁錢的,但要有很強的紀律性,過去他可以很好地把 5 億 - 10 億人民幣規模的基金做得非常棒,突然間他有了 40 億 - 50 億,還能做得那麼好嗎?肯定不可以了,團隊不可能管那麼多得錢,也不可能找到那麼多同樣優秀質量的企業,最後就會降低質量,回報率也會相應下降。」

 

 

『新聞來源/華爾街見聞』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