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技術突飛猛進 機器全然作主的交通時代還有得等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8-10 08:00
多數人對無人駕駛汽車或許還很陌生,但是不出幾年,在街道上看到它的機會,將愈來愈多,部分地方,它甚至有可能成為日常交通工具。這是否意味駕駛執照將走入歷史,或者路上交通規範和大家的習慣,都應該有所改變。
倫敦東南的格林威治,迷你靈巧的餐車,穿街走巷,巴黎、赫爾辛基的無人巴士行駛市區,擔任通勤工具,都已經不是稀奇的事,在美國的科羅拉多,甚至有十八輪的大卡車,在沒有人操控的狀態下,以接近兩百公里的時速在公路上奔馳。
無人駕駛的技術,正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與樣貌,在全世界快速的發展,除了它到底行不行得通之外,另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其他的道路使用者,包括行人、以及各種車輛,該如何與它和平共處。
目前全世界自駕車的數量,大概不到一萬輛,不過估計到 2030 年,會突破一千萬輛,它成長的速度,會非常驚人,但是和為數超過十億的現有車輛相比,它仍然是微不足道。要讓有人駕駛的一般車輛,和無人操控的汽車在共用的道路上,最不彼此干擾的自由來去,是個挑戰,無人汽車要達到完全不需要人為干預的程度,不是一個一蹴可几的目標,它可能要耗費好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實現。
想像一下十字路口的景象,當駕駛人和行人同一時間在路口交會,他們可以透過眼神接觸、肢體語言以及當下的直覺,彼此理解,安全的通過馬路,這都是機器做不到的。除了欠缺理性判斷的能力之外,無人駕駛車賴以安全行走的感應器,也可能因為天氣干擾而失靈。
目前,自駕車的技術,還處於實驗階段,如何面對道路上常出現的無法預測的狀況,是它必須要學習的一大課題,機器只會按照預設的規則行事,可是在人的世界裡,意外是日常,道路交通中,存在許多不確定性,自駕車要學習的是,什麼時候必須違反規則,比方說在碰到緊急狀況,救護車或消防車經過的時候,它得讓路。至少到目前為止,自駕車還沒有這種能力,在道路測試當中,經常可見隨車人員在意外狀況時介入,才得以避免事故發生的例子,自駕車也發生過好幾次因為人為疏忽,而闖禍的案例,去年五月,佛羅里達一輛 Telsa 車在自動駕駛的模式下,撞上轉彎的聯結車,駕駛當場死亡。Telsa 說,那輛車使用的自動駕駛技術,還在測試階段,在正常狀況下,它是關閉的,當駕駛人啟動時,系統會提出警告,要求車主的手不能離開方向盤,如果偵測到車主的手不在方向盤上,車子就會自動降低車速。Telsa 說,自動駕駛技術愈來愈進步,不過它並不完美,駕駛人還是必須隨時隨地維持警覺。有些事情,需要法律來規範,不過,科技日新月異,法律卻往往跟不。目前,世界上並沒有一套自駕車可以遵循的國際通用安全準則,就連不成文的共識,也還待建立,舉個例子,在遇到行人闖紅燈的時候,自駕車是應該衝出路面,避開行人,還是維持既定行進路線,前者可能會犧牲自駕車上乘客的安全,後者則可能會危及過馬路的行人。人可以依照當下的情況,做出他認為傷害最小的決定,自駕車則沒有這種能力,電腦程式如何設定,牽涉到道德層面的問題,對錯難有答案。
自動駕駛科技,正在快速發展,但是美國智庫蘭德公司認為,它少說需要幾百年的時間,幾千億里路的測試,才能讓人相信,它真的比人駕駛的汽車安全,而且沒有一種科技是完美的,至少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自駕車的駕駛座上,恐怕還是得坐個人,以防緊急狀況發生,在必要時,可以隨時接手控制汽車。
不過,Google 的無人駕駛汽車,現在已經達到平均每行駛八千多公里才需要一次人為介入的水準,Google 希望能在 2020 年,解決所有現在自動駕駛技術還存在的問題。自駕車成為交通主力的時代,應該指日可待,不過,雖說科技來自於人性,但是在人類社會發展歷程中,人的劣根性,破壞掉科技開創的良善初衷,例子也屢見不鮮,隨著科技發展,人也需要不斷的學習和改變,才能最大程度的讓科技發揮正面效用,降低不良後果發生的可能性。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