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電價漲不漲 說不出的壓力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7-17 08:01
十月電價漲不漲?說不出的壓力 (馮建棨報導)
今年一月電業法修正案通過後,將電價公式直接納入新版電業法,能源局預告七月底將送出經濟部,經過 60 天的預告期,新版電價公式可望十月上路。十月電價是否調整,經濟部有不讓電價上漲的壓力。
回顧這兩年實際電價調整,是依照 104 年 1 月通過的電價公式,當時納入「電價可望因國際燃料價格波動而調整,同時也訂出「合理利潤」範圍,且電價每半年檢討,同時也設一年漲幅上限不超過 6%。
不過,隨著新版電業法在今年 1 月通過之後,新版電業法中就有明定要重新訂定電價公式,2 年前的電價公式也遭廢止,因此在今年 4 月該是電價調整的時間點,因審定電價的「電價審議委員會」成員還沒組成,因此今年上半年電價就沒有調整,只有 6 月份例行實施的夏月電價而有調漲。
6 月實施夏月電價時,一度讓行政院跳出來澄清,說實施快 30 年的夏月電價並不是漲價,顯示蔡政府在面對電價調整,依舊很有壓力。
台電過去曾表示,夏月電價是反映不同季節間供電成本差異的電價制度,希望能夠以價格差異引導民眾節約用電。台電指出,夏月的用電量約比非夏月多 40%,為了讓民眾節約用電,因此實施夏月電價,夏天一過,價格又會調整回原來的價格。
為了解決民眾疑慮,行政院甚至要台電搬出數據來解釋,以去年夏月家庭平均一個月的用電量 424 度為例,用電量比非夏月平均增加 121 度,電費則增加 446 元,其中 74% 相當於增加的 328 就是用電量增加導致電費上升,實際上只有 118 元才是受夏月電價影響。
但十月電價真實的情況,攤開電價公式當中,占比最大一塊就是能源價格,國際能源價格持續波動,以中油天然氣工業用戶管線價格來看,在去年 12 月每立方公尺是 9.7 元,但到今年 7 月時已經漲到 11.06 元,雖然台電跟中油有簽訂長約,價格上有優惠,但整體天然氣持續上漲,且今年上半年多部核能機組無法使用的情況下,天然氣發電長期救援,也都墊高燃料成本。回頭看今年第一季,台電在發電成本上有 25.8 億元,累積前 4 個月虧損擴大到 54 億元,過去就有能源學者示警,未來國際能源價格將再度上揚,光今年油價就上看每桶 70 美元,一旦油價上漲,連帶煤炭、天然氣等能源價格也會有所波動,增加未來電價上漲的可能性。
另外小英政府推動 2025 非核家園,已經封存的核四整廠建設經費近 3 千億將由全民來負擔,台電與經濟部及行政院都出面反駁,相關政策還在討論中,還未有定案。換句話說,在 10 月電價調整中,短時間不會看到電價上漲,但長期就不保證。
台電過去曾表示,面對 2025 非核家園,核四資產未來勢必要作處理,目前資產量有 2000 億,目前規劃是否會反應到電價或是用政府的特別預算來處理,現在都還沒有定調,要等經濟部上報到行政院核定才會定案。即使未來會反應再電價上,可能會設定 10 年或 20 年等期程來攤平,到時候每一度電要分擔的費用目前無法確認。
經濟部則說,核四成本處理是政府必須面對的問題,處理方式目前雖尚未定案,但無論後續如何處理,都會採取公開透明方式,未來核四的相關設備,台電正在尋找國外買家售出設備,並同步評估廠區興建火力電廠。但建廠的規劃跟經費來源,經濟部都還沒有說明。
另外過去蔡政府說電價不會調漲,但只是「民生用電」不漲,且只有每月用電 330 度以下的用戶不漲,另外三成家庭用戶超過 330 度的電價還是調漲,工業及商業用電則照常要漲,甚至要分擔民生用電該漲沒漲的部分。
電價上漲還有另一關鍵是再生能源發展狀況,新政府為推動 2025 非核家園,規劃要興建大量再生能源來替代,但綠能的建設成本,雖有再生能源基金挹注,但短期內綠電經濟規模還無法接近傳統發電,長期發電補貼下,營造短時間內電價不會漲的假象,但能控制多久,就看政府能承受多少壓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