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反恐時代下歐洲的開放與自由如何自保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1-16 08:26


今年8月份,一列“大力士”(thalys)國際列車載著500多名乘客從荷蘭駛往法國途中發生疑似恐怖襲擊,不過嫌疑人尚未來得及使用突擊步槍便被制服。法國反恐警察已經啟動調查,初步發現嫌疑人可能與中東極端武裝組織有牽連、且曾去過敘利亞。

綜合各路媒體報導,今年以來,法國、比利時、丹麥等多個歐洲國家頻遭恐怖主義威脅,甚至不乏媒體將歐洲反恐壓力與“9·11”后的美國並列。近日發生的恐怖襲擊案件再次暴露了歐洲恐襲漏洞的存在,這些漏洞既然不難發現,為何卻始終無法填補呢?且看媒體報導:


開放的火車站和月臺,如今成了歐洲反恐軟肋

相較於機場的層層關卡,歐洲火車站的安檢卻出奇地寬鬆。8月21日,在荷蘭往法國的國際列車上,一名持ak-47步槍和彈藥的嫌犯被制服,事件將歐洲巨大的跨國安保漏洞展現無遺。

事實上,在歐洲一體化的推進下,泛歐高鐵網絡逐漸成形,連接歐洲間的鐵路四通八達,人們在歐境出行對火車的倚重不亞於飛機。不過,歐洲火車站的安檢升級速度,卻似乎跟不上鐵路網擴張的步伐。人民網(603000,股吧)時事觀察員王希怡稱,在歐洲很多地方乘坐火車,對隨身行李幾乎不會有任何檢查,而且通常是在火車開動后而非上車前,才有檢票員來核對車票資訊,一些小站甚至沒有人來檢票。

北京《環球時報》指出,由於歷史原因,歐洲火車很少設立進入月臺安檢措施,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歐洲的火車站與月臺均建成開放式的。因此,在列車上查票就成為法國等國常見的做法。《費加羅報》23日表示,對於法國鐵路公司而言,要設立安檢措施極其困難,不僅要花費大量經費,而且人員也不夠。一名安全專家稱如果在火車站設立安全措施,那在地鐵、公共汽車等也要設立安檢,這事實上是不可能做到的。人們只能隨時提高警惕,舉報可疑現象。

此外,歐洲火車票大多可以網上訂購,完成支付后憑列印出來的票,甚至晃一晃手機里的電子版車票就可上車。雖然車票上有乘客姓名,但在很多時候,根本沒人仔細核對乘客的身份證明與車票的名字是否相符。甚至,很多歐洲境內航線的登機安檢也存在類似漏洞。可想而知,在這么寬鬆的環境下,恐怖分子在歐洲各國之間穿行如入無人之境。

其實,歐洲鐵路系統的安全漏洞問題,也曾實實在在地給歐洲人帶來教訓。2004年馬德里“3·11”襲擊191人死、2005年倫敦“7·7”地鐵爆案致52人死,這些恐襲的陰云至今縈繞在歐洲人心中。所以,西班牙和英國鐵路系統的安檢措施,相對來說還嚴格一些;至於德國、瑞士,還有此次截獲槍擊嫌犯的比利時等國,很多火車站安檢措施往往形同虛設。

黑市買賣武器屢禁不止潛藏危險

除了鐵路安保存在不少問題之外,法國等黑市槍支買賣也給歐洲帶來不少安全隱患。今年1月7日,法國巴黎《查理周刊》雜志社總部遭恐怖襲擊,包括主編在內的12人死亡。法國及其他歐洲國家隨后強化了對恐怖襲擊戒備。

剛剛發生的“列車恐襲”事件發生后,許多人紛紛調侃,這次幸虧有訓練有素的美國士兵,剛從阿姆斯特丹游玩后坐上了這趟車。長期的職業敏感,讓他們對槍支上膛的聲音異常敏感,一場血腥屠殺得以避免。

而這次事件說明,槍支管理疏漏依舊非常巨大。由於法國黑市買賣武器屢禁不止,幾百歐元便可以搞到自動步槍等殺傷性武器。法國警方在查理周刊事件發生時就曾表示,非法槍支尤其是具有較大殺傷力的ak-47,通常來自前南斯拉夫地區——波黑和塞爾維亞。這些武器大部分通過斯洛文尼亞進入申根區,擴散到德國、比利時和法國等地。另外一條途徑則是從阿爾巴尼亞經水路到達意大利。為了逃避警方搜查,非法槍支大多被分解成零部件藏於卡車、集裝箱或野營車內。

此外,戰爭遺留下來的武器也經常被走私去別國,這也是現在歐洲黑市上依然有2011年利比亞戰爭期間的槍支在流通的原因。總部設在紐約的國際組織“外交政策協會”曾發布報告稱,目前戰爭遺留下來的武器數量以百萬計,更重要的是,這數逾百萬的武器沒有哪國政府能監管。

申根協定——自由流動的邊境變成巨大安全漏洞

人員自由流動是歐盟的基本原則之一,邊境閘門基本閑置是一件讓人們極為自豪的事。

以色列專家指出,歐洲申根協定帶來的開放邊境讓跨境走私武器變得非常簡單。英國《金融時報》也表示,申根協定也讓一些極端分子可以躲避監控,跨境自由流動。

根據1985年6月在盧森堡邊境小鎮申根簽訂的協議,申根國家不再對公民進行邊境檢查,外國人一旦獲準進入申根區內,即可在協定簽字國領土上自由通行。目前申根簽證成員國已有26國,囊括了大部分歐洲國家。也就是說,不管是極端分子還是非法武器,只要進入這26國中任意一個,它便可以在這26國中暢通無阻。

2014年5月24日,比利時布魯塞爾市中心猶太博物館發生反猶太武器襲擊事件,造成4人死亡。后經警方調查,發現兇手是一名曾效力於極端武裝“伊斯蘭國”的法國男子。他去年3月從敘利亞回法國,先是去了伊斯坦布爾,然后是馬來西亞、新加坡,然而他乘機前往德國法蘭克福,最後回到法國老家。5月,他穿過了法比邊境,在布魯塞爾實施了襲擊。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鑒於估計有3000多歐洲人正作為“聖戰分子”在伊拉克和敘利亞作戰,允許歐盟內公民在26個成員國之間自由流動的申根協定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安全漏洞。

沒有情報合作,一國難以完成反恐

今年初巴黎發生系列襲擊事件后,法國總理瓦爾斯曾承認當局在阻止有關恐怖威脅方面的工作有“明顯疏漏”。他表示政府正研究強化有關舉措應對“本土恐怖主義”,希望針對潛在恐怖嫌疑人的監控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

而內政部長卡澤納夫則呼吁歐洲各國加強反恐合作,建立相關數據庫。意大利總理倫齊也呼吁歐盟建立自己的情報機構,“我們有統一貨幣,也必須有一個統一的安全和情報體系。”

德國總理默克爾更為直接地說,“如果沒有(各國情報機構)的合作,單獨一國幾乎沒有可能完成(反恐)任務”。

如此看來,對於歐洲的這些安全漏洞,上至領導人,下至媒體和民眾,都多多少少有所認知,但為何始終無法填補?歐洲長期以來引以為傲的開放與自由正在逐漸成為恐怖襲擊鉗制的軟肋,歐洲人引以為傲的自律與相對個體獨立也在恐怖陰云下不斷受到挑戰。如何抉擇?歐洲人的內心還在糾結,但時間與形勢卻貌似更為緊急。(文章來源:《反恐視點》公眾號)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