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糖與ICE原糖漲跌周期能否繼續共振
鉅亨網新聞中心
如果共振會醞釀出大趨勢行情
A鄭糖的漲跌周期
鄭糖自從2006年1月上市交易以來,仔細算來可以劃分為四輪漲跌周期:
第一階段從2006年1月開始,官方拋儲,糖價見頂下跌,開啟一輪熊市,直到2009年1月才算結束。歷時3年時間,即2006、2007、2008年。
第二階段從2009年1月開始,國內產量大減,糖價見底反彈,開啟一輪牛市,到2011年8月才宣告結束。歷時2年又8個月時間,即2009、2010年與2011年1—8月。
第三階段從2011年8月開始,內外價差持續擴張,進口窗口始終打開,進口糖規模持續擴張,對外依存越來越高,糖價高位回落,再度開啟一輪新的熊市,直到2014年9月才見底。歷時3年時間,即2011年8—12月、2012、2013年與2014年1—9月。
當前則屬於第四階段,從2014年9月開始,國內再度大幅減產,推動糖價見底上漲,再歷一輪牛市。
此前三個階段基本上以3年為一個周期。假設鄭糖周期步長不變,則本輪牛市早在2017年5月,晚則在2017年9月結束。這是基於周期步長不變的假設得出的結論。如此假設是有道理的,因為糖市行情演化的邏輯在於供應。
供應方面一個重要的邏輯點就是國內產量。既然2017年國內糖市開啟了新一輪增產周期,糖價在2017年見頂似乎也不奇怪。
圖為鄭糖月線
BICE原糖的漲跌周期
但是問題並沒有這麼簡單。ICE原糖期價就不是以3年為步長的周期。如果ICE原糖期價勉強從2008年1月開始計算上一輪牛市起點,到2011年8月結束,大約歷時3年8個月,接近4年時間;前一輪熊市從2011年8月開始,到2015年8月才結束,歷時4年時間。2008年以前,沒有整個4年持續上漲、持續下跌的情況。
但是從2008年回溯到2000年的8年時間中,ICE原糖期價的確也可以用大約4年的步長來劃分階段:比如2004年從低點開啟一輪上漲,到2006年2月上漲結束,此後回落調整直到2007年年底才結束,在這4年中經歷的是2年的上漲與2年的下跌;再比如2000年從低點開啟一輪上漲,到該年10月即見頂,此後回落直到2002年6月才算見底,然後又一輪上漲,也就持續到2003年2月,然後又一輪迴落到2004年年初結束,在4年中經歷的是8—9個月的上漲,1年10個月的下跌,又8個月的上漲與8個月的下跌。
從2000年往前,ICE原糖期價就不能以4年為步長來劃分階段,而要以4.5—5年為步長劃分階段:1995年1月到2000年1月,這是持續5年的下行;從1990年5月到1995年年初,這是4年8個月時間,經歷的是持續1年的下跌、1年7個月的調整、2年的上漲;從1985年7月到1990年5月,這是4年10個月的上行;從1980年11月到1985年7月,經歷的是4年8個月的下行。
雖然上述對ICE原糖期價階段的劃分不夠精準,但也有其道理。這樣看來,進入21世紀後,ICE原糖期價的周期步長明顯縮短,或者說劃分階段的步長發生了較大變化。這種情形同樣有可能出現在國內糖市,但是國內糖市周期步長變化與否對於當前國內糖價無關緊要,要緊的是鄭糖周期與ICE原糖周期能否共振,如果共振才會醞釀出大趨勢行情。
圖為ICE月線
C鄭糖與ICE原糖的周期共振
從2006年鄭糖上市開始,鄭糖周期與ICE原糖周期就時有共振。比如2006—2007年鄭糖「下行-振蕩」,ICE原糖正經歷21世紀第二個4年的後半段,ICE原糖期價也是「下行—振蕩」的走勢,因此鄭糖下行幅度也非常巨大,鄭糖約從6200元/噸腰斬到3200元/噸。但是2008年,鄭糖持續下行,可是ICE原糖期價卻已經掉頭向上,算是步調背離。不過,從2009年開始,鄭糖與ICE原糖期價的步調再度一致,就連兩次見頂的時間都相差不遠,行情再次共振,於是產生了一輪大牛市,鄭糖約從2800元/噸上漲到7500元/噸,1.7倍的漲幅。此後又步調一致地步入熊市,鄭糖幾乎再度腰斬。只是2015年,鄭糖早於ICE原糖期價結束熊市。
實際上在2011年以前,國內糖市的對外依存度並不高。統計數據顯示,2011/2012榨季之前的11個榨季,進口量基本都在配額限定的範圍內,進口產量比也就12%—13%。最高的2010/2011榨季,進口產量比也不超過20%。可是,從2011/2012榨季開始,進口產量比就超過25%,最低的2012/2013榨季為28%,最高的2014/2015榨季達到45%,上個榨季,即2015/2016榨季也有42%。這幾個榨季進口產量比居高不下,除了內外價差關係導致進口擴張以外,也與其間原糖加工產能快速擴張有關。
2009年開始的大牛市中,官方放儲調控糖市。在收儲白糖均已經出庫後需要加工原糖放儲,但是原糖儲備雖然有,可是放儲卻會斷槽,等上2—3個月才有10萬噸儲備出庫,主要原因就是原糖加工產能不足。現在原糖加工產能已經增加,進口產量比大概率是要維持在高水位上的,這就使鄭糖更容易與ICE原糖期價步調一致,而不是步調背離。2016年鄭糖期價的最終上漲就與ICE原糖期價上漲的助推有關聯,或者說鄭糖與ICE原糖期價周期共振的推動。
假設從2015年8月開始的4年周期是持續上行的,那麼ICE原糖期價雖然會經歷調整,但是中樞卻會逐步上移。如此,鄭糖周期與ICE原糖期價周期將會在2018、2019年出現背離,也就是說按照鄭糖周期,鄭糖期價傾向於下行,而基於前文的假設,ICE原糖期價卻還在逐步上行。一個可能結果就是,內外價差呈現外高內低的分布,進口窗口關閉,進口量持續下降,產量逐漸恢復,進口產量比下降。進口下降的同時,走私也會大幅度縮減。只要國內產量恢復的速度慢於進口、走私下降的速度,儲備糖持續出庫就是必然的。
但是儲備糖出庫是有價格條件的,比如糖價維持在6000元/噸以上時才會延續拋儲,否則官方就沒有必要拋儲。這樣國內糖市供求依然會維持供求平衡,因為儲備糖轉變為可流通供應後才導致的平衡,這必將是高價位水平上的均衡。這其實是一個矛盾,按照鄭糖周期,鄭糖將會下行,可是因為與ICE原糖周期背離,卻又有可能跌不下去。既然邏輯上會產生矛盾,那就是假設不合理:或者產量增長會快於進口下降。但是這種情況下,產量增長越快,價格下降越快,內外價差越是擴大,進口下降也會越多,實際上是一個動態過程,或者2015年8月開始的4年周期ICE原糖期價並不會持續上行。筆者更加傾向於後者。
D2017/2018年度展望
從當前海外機構發布的報告來看,2017/2018年度全球糖市再度轉向過剩是偏大概率的事件。但是2016/2017年度全球依然呈現供應缺口,庫存消費比有可能下降到歷史紀錄水平,只是缺口預估也被海外機構逐步下調。這一供求基本面格局確定2017年上半年ICE原糖期價的中樞並不會下移。但是2017年下半年糖價將直接指向新年度供求基本面,中樞就會下行。
從此前ICE原糖期價在每個周期的走勢看,存在着「持續上行」「持續下行」「下行—振蕩—上行」「上行—下行」「上行—下行—上行—下行」幾種走勢。
如果2015年8月開始的4年周期中,因為2017/2018年度糖市供求基本面轉為過剩,從而阻斷「持續上行」,那麼就有可能是「上行—下行」或者「上行—下行—上行—下行」的走勢。後者實際上是一種調整走勢,每次上下行的時間都不會持續太長。
然而自2015年8月開始的周期中,上行階段已經持續了1年4個月,目前還看不到月線上有就此開啟下行的技術條件,也沒有供求基本面的支持。因此,本輪周期中,ICE原糖期價有可能沿用「上行—下行」的走勢。上行階段還會持續數月,結合下一年度的供求基本面判斷,本輪周期中的上行階段預計會持續1年10個月—2年時間,也就是2017年6—8月之前或者期間,ICE原糖期價偏大概率再次見頂,並從此進入下行階段,此後下行走勢維持2年時間,直到新一輪周期到來。
如此判斷,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鄭糖周期與ICE原糖期價周期依然步調一致,或者共振。按照鄭糖平均3年一個周期計算,鄭糖期價將會在2017年5—9月結束本輪上漲,從此開始新一輪下行周期。結束的時點與ICE原糖期價轉折的時點基本重合。也就是說2017年上半年,鄭糖與ICE原糖期價都還要再次上行或者繼續上行,要不再次摸頂,要不再創新高。2017年6—9月間,行情觸頂後就會轉折。
當然,因為鄭糖周期與ICE原糖期價周期再度共振,2017年上半年鄭糖期價還是有不小概率創下新高,甚至其漲幅會超出想象。
以上周期分析只是簡單的從價格波動入手,基於以下假設:第一,鄭糖3年周期依然持續;第二,ICE原糖依然延續4年周期;第三,鄭糖與ICE原糖的供求基本面不再產生重大的、根本性的變化,比如拉尼拉現象伴隨著20年周期的太平洋(601099,股吧)冷暖氣候現象共同出現,疊加共振再次引發2008年那樣的強拉尼娜現象,從而引起大減產等,這有可能導致供應逆轉引發糖價正常周期被阻斷,或者可能使ICE原糖期價從「上行—下行」的走勢中回復到「持續上行」的走勢中;第四,鄭糖周期與ICE原糖期價周期步調一致或者共振;第五,ICE原糖期價仍將重演此前周期中出現的走勢,比如「上行—下行」「下行—振蕩—上行」等。實際上,上述五條假設都有可能改變,從而顛覆本文的結論。
另外,每一輪周期必然有其驅動邏輯,而且每一輪周期的驅動邏輯也必然不同。周期只能判斷行情時點與節奏,卻無法測知漲跌幅度,因為這還是根據供求基本面等多種因素結合才能推測鄭糖與ICE原糖期價的漲跌幅度,即周期振幅。
不過,有一點是大致可以確定的,也可以算是再次強調,即鄭糖與ICE原糖期價周期共振必然會加大行情幅度。判斷鄭糖與ICE原糖期價會否繼續步調一致或者說會否共振是本文的出發點,這一點對於2017年上半年的鄭糖行情來說不容忽視。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 從6月延至9月?市場重估聯準會降息節奏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