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與前瞻》兩岸波濤洶湧尋覓雙贏契機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1-03 08:17
記者彭媁琳/專題報導
經過馬政府 8 年轟轟烈烈、紅紅火火的兩岸交流後,無論怎麼比較,2016 年總是讓人覺得兩岸交流層次、數量,都不能和過去相提並論。這有結構上的理由,也有今年總統選舉結果的因素,但無論如何,兩岸交流勢必要繼續往前邁進,不可能回到過去,卻必須著眼於未來。
前總統馬英九曾經擔任陸委會副主委,整個陸委會的組織架構,堪稱是他任內打下的基礎,有個人的遠因,也有台灣發展需要的近憂,因此馬英九上任後,大力拓展兩岸關係,馬上著手完成兩岸大三通、陸客來台觀光等自 1980 年代延遲到 21 世紀才做的開放。
當時,除了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和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每半年一次的互訪、簽署協議外,大陸各省市來台交流的參訪團,更如過江之鯽,源源不絕,官員來台參訪的最高層級是省委書記,其餘民間、官方、半官方的交流更是不計其數。
太多的大陸參訪團,讓台灣各地方官員和接待團體受不了,因為過去到大陸參訪都曾經接受過對方的招待,現在大陸各級官員組團來訪,就必須回請他們,大陸 30 多個省市逐一輪過一遍,接待方沒有辦法承受,因此必須找地方有財力的金主來支援接待,在地方上形成新的問題。
有些接待單位還訂出標準,依照參訪團的不同層級,派員接待,不再由會長等領袖逐一接見。
另外,這些省市代表團來台灣,也都發下豪語要採購台灣農產品,每每採購金額都喊到數十億元人民幣之譜,但是後來卻都發現,實際下單金額根本沒有預期中那樣高,各縣市對大陸採購團的的承諾也打了折扣。
這股旋風約莫維持了 4、5 年,在馬英九第一任任期結束後,開始走下坡,主要是結構性的因素,大陸各省委書記都已經來台參訪,但是兩岸關係還沒有好到可以由雙方中央政府官員互訪,該來台灣交流的單位基本上都來過台灣了,來台參訪不再列為是各單位的年度目標。
另外,剛開始強調的「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等目標,簡單容易的部分都已經完成,剩下困難的政治談判還沒有開始,尤其在 ECFA 生效後,兩岸該簽署的協議都簽得差不多了,剩下補 ECFA 之不足的服貿協議、貨貿協議必須經過更緊密的商討,還沒有達到簽署協議的成熟時機。
在官方交流之外,大陸觀光客來台旅遊成為了台灣新興發展的商機,看好每年快速成長,最高每年 400 萬人次的大陸觀光客潮,各地快速投資飯店、餐廳,各種服務陸客的旅遊項目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出來,台灣觀光業進入過去從未想像過的新時代。
而這樣密集頻繁的官方互動交流,在 2014 年 3 月份的太陽花學運後,出現重大轉折。
2013 年 6 月份,兩岸簽署了《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並送往立法院審議,但是拖延了 9 個月,仍被在野黨立委杯葛,朝野雙方多次爆發肢體衝突。2014 年 3 月 17 日,國民黨立委張慶忠以 30 秒的時間宣布完成服貿協議審查,被場外抗議人士認為是強度關山,遂引發學生闖入立法院並占領議場 23 天的太陽花學運。
太陽花學運後,年輕人自主的意識形態抬頭,更被認為是反中思想爆發,不僅讓兩岸官方談判瞬間凍結,也影響到其他民間交流層面,許多激進人士幾乎是逢中必反,兩岸交流的熱度快速退燒。
在這股社會運動浪潮後,對政壇最直接的影響就是 2014 年底的六都首長與議員選舉,國民黨只有新北市長朱立倫慘勝,台北市則由無黨籍的柯文哲當選,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全由民進黨執政。這股氣勢,也延續到了 2016 年的總統選舉,讓民進黨參選人蔡英文以 689 萬票,順利取得總統寶座。
而馬英九在卸任前,完成了兩岸交流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馬習會」。2015 年 11 月 7 日,馬英九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於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會面,這是兩岸分治 66 年來首度領導人會面,成為國際媒體熱議的消息。但是緊接著民進黨執政,馬習會及會中所商討的議題,並沒有能繼續延續下去。
蔡英文執政後,大陸方面要求要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進行政治交流,但是民進黨以「那四個字」來帶過,並呼籲兩岸不應該在預設的政治前提上進行交流。儘管大陸官方沒有正式禁止觀光客來台灣,不過民間交流和陸客來台觀光的數量大減,讓台灣觀光旅遊市場「硬著陸」,必須面對客源瞬間減少的窘境。
蔡英文 520 的就職演說和雙十國慶演說,不斷重申將以中華民國憲法和相關法律規定,尊重 1992 年會談的事實,來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兩岸交流不應該受到政治前提所限制,可是大陸對這方說法始終不滿意。
邁入 2017 年,預料兩岸關係在經濟交流上,應為維持 2016 年下半年的基調,平穩發展,但是政治上卻是會更加冷淡。結構上的因素,是民進黨和共產黨對兩岸關係定位仍無共識,接不接受「九二共識」,仍然會是雙邊拉鋸的關鍵。
不過,北京和台北的政治氣氛,更具決定性因素。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全國黨代表大會將於 2017 年下半年舉行,黨內權力布局和接班梯隊,是現在習近平政府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而在台灣方面,自 2016 年 1 月的總統選舉後,一直到 2018 年 11 月間,將有將近兩年的時間沒有選舉,蔡英文必須盡快在這段時間推動她主張的各項改革工作,面對不斷滑落的民調,考驗蔡英文政府推動改革的能力。
另外,國民黨主席大戰提早上演,無論誰當選黨主席,都必須在 2017 年底前完成黨內整合,並在 2018 年初投入六都市長選舉,黨內大老勢必得專心布局 2018 年選舉,為 2020 年總統大選鋪路,這段期間在兩岸關係上較不具話語權,無力逼民進黨對兩岸關係做更進一步的表態。
『新聞來源/NOWnews http://www.nownews.com/』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