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密集調控銀行理財 MPA新規對沖五大風險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2-21 12:10
和訊網消息日前,央行首度證實,將於2017年一季度評估時開始正式將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範圍,以合理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表外業務風險的管理,這已是今年針對銀行理財業務出台的第三次監管動作。
銀行理財業務監管正步步趨嚴。此前的11月底,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表外業務風險管理指引(修訂徵求意見稿)》,將表外業務範圍擴展至「擔保承諾類,代理投融資服務類,中介服務類,其他類」等,明確商業銀行開展表外業務應遵循「全覆蓋、分類管理、實質重於形式、內控優先、資訊透明」等五項原則,提出商業銀行應當建立表外業務風險限額管理制度等。業內專家表示,這是繼《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10月份央行擬將理財納入MPA考核後,針對理財業務的又一重大監管動作。
近年來,受金融市場化改革持續推進、居民收入持續增長等諸多利好因素影響,我國銀行理財業務規模快速增長。2013年-2015年,銀行理財資金賬面餘額平均增速高達48%,遠高於同期銀行業貸款平均增速(14%)和M2平均增速水平(13%)。截至2016年6月末,資金賬面餘額26萬億元,較年初增長了12%。
中國銀行(601988,股吧)國際金融研究所銀行業研究邵科團隊認為,銀行理財業務蘊含着五大風險:一是,流動性風險,理財資金來源具有明顯的短期化特徵,2016年上半年,開放式產品以及3個月(含)以內的封閉式產品占比超過85%,而資金運用偏向於中長期金融資產,一年期以上的資產占50%以上。
二是,槓桿化風險,理財往往可以通過場內債券回購、場外結構性產品和分級基金等方式提升槓桿水平,部分甚至通過代持、抽屜協議等模式進一步放大槓桿。
三是,信用風險,相對銀行相同期限的其他資金來源,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要求普遍較高,這意味着需要承擔較高的風險,在當前經濟下行的環境下,理財資產的信用風險壓力不小。
四是,「剛性兌付」風險,銀行出於聲譽風險以及業務續作的考慮,往往對理財產品實行「剛性兌付」,2016年上半年,銀行理財規模占商業銀行總資產(164.2萬億元)的16%,相關風險值得關注。
五是,傳染性風險,銀行理財業務,特別是通道模式涉及多家金融機構,各自扮演出資、通道、增信、授信額度出借、代持等角色,在帶來同業風險的同時,也導致風險通過交易鏈、信用鏈、資金鍊的傳染。
因此,為了保障銀行理財業務的規範發展,監管層近期出台了一系列的監管政策。「此次央行將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範圍之內,對銀行理財業務進行了一定的約束,引導銀行合理匹配表內、表外的資產負債結構,調整發展模式、擇優續作業務,避免野蠻生長。」邵科稱。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銀行業研究團隊還提醒,央行MPA新規實際操作中需要注意一些問題:對凈值型產品等非「剛性兌付」銀行理財應有所區分。凈值型產品具有明顯「代客理財、風險自擔」特徵,是銀行理財向資產管理本質回歸的重要方向,應該是監管鼓勵的發展方向。2016年上半年,凈值型銀行理財的規模已達到2萬億元左右,占比超過7%,其發展不容忽視,可考慮經認真核查後從廣義信貸範圍中剔除。
此外,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穿透性原則,根據理財產品基礎資產的性質評估是否納入廣義信貸範圍,比如對理財資金運用中的各類基金、受/收益權、貨幣市場工具中可能存在的銀行存款和現金類資產也予以扣除;還要注意過渡期安排,適當增加流動性供給,緩解銀行調整表外理財業務可能造成的金融市場流動性衝擊。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