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不買車的十大理由 看完這些你還會買嗎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0-24 09:50
有房有車,似乎已成為「成家立業」的標志。
然而對於年輕人來說,房子的價值太高,憑借自己經濟實力,一時半會可能還達不到,而車是否也一定需要購買呢?
嘉豐瑞德小編總結了以下10條不買車的理由,看完後或許你需要重新思考了:
1、車子是消耗品
車子是僅次於房子的價值最大購置品。不過車子是消耗品,自打從你購買那天起,它就開始貶值了,這是他和房子最大的區別。
一輛20萬的車子,10年後可能價值不到2萬,這個貶值速度算起來很驚人。
2、開車是正收益還是負收益?
在大城市,無一例外都有個通病那叫「堵車」,不堵車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一線的。
要是遇到完全賭在路上,想離開又不可能,因此而誤事的事情還真不少。開車帶給你的作用,這是正收益還是負收益呢?
而公共交通卻變得越來越方便。以魔都為例,公交線路不斷優化,已有上千條,而且公交享有優先路權、專屬道路,甚至馬上還有BRT(快速公交)開行。當然,最便捷的還是四通八達的地鐵系統。
目前,一二線大城市上下班高峰的平均時速大概只有10-20km/h左右,而地鐵的平均時速在40-50km/h左右,開車跟地鐵比,地鐵多數時候更快是無疑問的。
4、不開車可干很多事
比如花40分鍾上班,不算長也不算短,花30分鍾時間在地鐵上,期間可以使用WiFi,還可以聽廣播、看新聞,甚至談工作,但你開車最多只能聽廣播。
如果運氣好的話,你還可以坐到位置,順便補個覺。
5、城市停車費太貴
開車的人最清楚,大城市的停車費有多貴。
市中心看場電影,再逛會商場,三個小時五六十塊的停車費,簡直就是搶劫。
停車可不容易。不收停車費的地方,找個車停很揪心!
也許停在沒人的路邊沒幾分鍾,警察叔叔就來關照了,到時要不低頭哈腰的滾,要不交錢……
現在滴滴、Uber這些拼車、打車軟件那麼多,打車已非常方便。
如果想節假日短處出游,還可以去租車,車型選擇也很多,也還不貴。
8、以車代步形成健康隱患
以車代步,長此以往,會讓人的腿部肌肉缺乏鍛煉,過早衰老。
9、財富的象征功能弱化
很多人買車,除了為方便出行,還因為面子的關系,或多或少,車在中國仍是財富的象征之一。不過在未來,財富象征的功能會弱化,甚至可能是開車會成為窮人的標志,先別吃驚,來看看說的有無道理:
嘉豐瑞德小編了解到,如今的歐美的發達國家,在人口增長的情況下,平均汽車旅行里程卻呈現飽和狀態。特別是新一代的年輕人,對車的熱情要比鮑勃·迪倫時代和比他更早的那些年代的人,已大為下降。
此外,城市化也是一個原因。在發達國家,農村地區最依賴汽車,而城市則更靠公交、自行車、或步行。如美國3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中,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無車家庭的比例就不斷上升,目前已達到13%;但在農村,只有6%的家庭無車。
甚至還出現一個趨勢,在美國房地產市場崩潰後的復蘇中,城市中心區房價卻迅速反彈,而遠郊住宅則在復蘇中比較失落。城市中心區房價越來越貴,把窮人都「趕」到了郊區,這種現象也造成了富人住中心區,以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車、步行出行為主,而窮人則住郊區,需要開車上班。
10、港真,買車的經濟賬更嚇人!
如果你計劃買車,最好還是算下經濟賬吧!以售價10萬元的車為例,你首先需要把40%的錢都交給政府,這包括消費稅3%-5%、增值稅17%、教育附加稅、城建稅、地稅,差不多有4萬元。
其次給汽車生產商、銷售商、經銷店的利潤,這幾部分大約各占10%、7%、5%-7%。最後是汽車的原材料成本,這部分大約占車售價的35%-40%。
此外,買車後你還要涉及以下的消費:
- 不論是30歲還是70歲 都值得嘗試做一次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