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理財

報告:中資銀行國際化腳步延伸 但與外資行差距仍大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9-29 15:40


和訊銀行消息9月28日,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浙江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院、中國國際金融學會、普華永道共同發布《中資銀行國際化報告2016》。

報告指出,2015年,世界經濟形式愈加復雜、中國經濟新常態特征更加顯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取得突破性進展、「一帶一路」戰略逐步深化。在此背景下,《2016中資銀行國際化報告——對標國際一流》在2015年首次提出中資銀行國際化指數(ChineseBanksInternationalizationIndex,CBII)的基礎上,選取兩類指標從境外分支機構情況、資產狀況、營業業績等方面建立了銀行國際化指數(BanksInternationalizationIndex,BII),拓展了指標體系的適用范圍:除對國際化發展具有代表性的中資銀行進行評分外,還選取了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GlobalSystemicallyImportantBanks,G-SIBs)中數據較為全面的16家外資銀行予以分析,借此梳理中資銀行國際化成果、對比中外資銀行國際化差異、探索中資銀行國際化路線、研究中資銀行國際化風險,從而為中資銀行國際化發展提供可借鑒經驗。

報告提出了中外資銀行國際化發展的七個核心結論。

中資銀行BII總體量升速降,五大行股份制差距縮小。2015年五大行合並BII為8.90,相比2014年的8.54增幅僅為4.1%,低於2014年增幅水平(12.0%)。其中,中國銀行依然代表了中資銀行國際化的最高水平,BII為21.57,此後依次為中國工商銀行(8.94)、交通銀行(7.15)、中國建設銀行(4.33)、中國農業銀行(3.41)。5家股份制銀行合並BII為2.70,2015年增幅達10.1%,高於五大行BII增速,但仍低於其2014年增速(20.7%),中信銀行(601998,股吧)與浦發銀行(600000,股吧)分別以4.36和3.66的BII數值位列總排名第20與22位,與中國建設銀行(總排名21位)及中國農業銀行(總排名23位)旗鼓相當,國際化發展進步喜人。


中資銀行境外布局覆蓋全球,「一帶一路」頗受重視。中資銀行的境外機構依然延續「先近、後遠;先發達、後發展」的布局特點,五大行全球布局共57個國家(地區),亞洲境外分支機構數量占44.4%。「一帶一路」沿線成為投資熱點,2015年,中國銀行在與海上絲綢之路密切相關的東南亞地區新設5家分行,並發行「一帶一路」債券約40億美元;中國建設銀行則在歐洲地區新設分支機構5家,分別位於英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與荷蘭。

中資銀行影響力獲得認可,但BII仍與外資差距明顯。2015年,工、農、中、建四家中資銀行均上榜G-SIBs名單,占名單總數的13.3%,與法國、英國上榜銀行數量相同,但仍低於美國(8家銀行上榜)。在BII評分體系中,16家外資銀行平均BII達53.65,為五大行合並水平的6倍,股份制銀行合並水平的19.9倍。中資銀行BII最高的中國銀行僅在26家中外資銀行中排名第16位,BII數值是排名第一的渣打銀行(88.84)的四分之一。中資銀行境外市場拓展與業務開展深度相比外資銀行有較大欠缺,2015年,匯豐銀行機構所在國家數占比僅為五大行這一合並指標的2.4倍,但境外機構占比卻達到五大行合並指標的43.7倍。此外,中資銀行境外貸款占比與外資銀行差距相對其余經營指標而言最小,中資銀行境外經營仍側重於存貸款業務,當前過分依賴利息收入的盈利模式亟需改變。

中資銀行境外規模總體增長,外資銀行已處於成熟階段。截至2015年底,五大行境外資產總規模達98727.7億元,相比2014年增長14.2%,占五大行資產總規模的11.8%,增長明顯,但境外占比基本與2014年持平。相比之下,外資銀行國際化成熟期的特征更為明顯,盡管16家外資銀行的境外資產、存貸款及雇員平均增速在近10年基本圍繞零增長率小幅波動並有所收縮,但境內外規模基本平分秋色,各指標排名前5的外資銀行境外數據占比均在60%以上。

中資銀行境外經營成果豐碩,對比外資國際化仍然路漫漫。2015年,五大行境外營業收入總規模首次突破2000億元,境外利潤首次突破1000億元,相比2014年分別增長17.0%和6.7%,境外盈利能力值得肯定。但除中行外,中資銀行境外營收及利潤占比普遍低於10%,與外資銀行差距明顯。2015年五大行境外營收占比平均水平(8.0%)僅為外資銀行境外營收占比平均值(59.4%)的七分之一,境外利潤占比(8.3%)則僅為外資銀行平均水平(68.7%)的八分之一,未來境外發展仍然路途漫漫。

國家大小與經濟規模、貨幣國際化程度、銀行業務定位等因素會對銀行國際化形成影響,傳統國際化模式是銀行國際化主流模式。報告通過分析典型銀行國際化案例發現,一國國家越小、經濟規模越大、經濟越發達、經濟國際化程度越高、貨幣國際化程度越高、企業國際化程度越高,均有利於該國銀行的國際化發展,全能銀行或批發銀行的國際化程度亦高於零售銀行。此外,在銀行國際化的發展模式中,天生國際化模式要求銀行具備諸多特性,可復制性較差,因此目前國際上銀行更多地采用傳統國際化模式實現海外發展。

風險案件不斷顯現,風險管理至關重要。金融機構在經營中因為各類風險而遭受懲罰與損失的案件屢見不鮮,據統計,2008~2014年,摩根大通、花旗集團、高盛集團、美國銀行、富國銀行等5家美國金融巨頭所遭受的罰款案件在150次左右,金額超過950億美元。而中資銀行境外發展時間較短,經驗與能力的欠缺使其在國際化擴張時更易面臨多種風險。從2000年至今,因盲目擴張、風控薄弱、法律知識欠缺等因素引起的中資銀行各類風險案件已不下十起。因而,中資銀行在積極學習外資銀行經驗的同時,也應當重視對國際經營風險的防范與控制。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