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媽5倍槓桿炒債釀泡沫 市場憂重蹈股市覆轍 基金已先閃
鉅亨網新聞中心
今年大陸7月股災後,政府積極發展債券市場,下半年逃離股市的資金瘋狂湧入債市,有投資者更加大槓桿將債券「當股炒」,槓桿率甚至達5倍,市場擔憂債市重蹈股市覆轍,不少基金已選擇在風暴前離場。近期股市「枯木逢春」,市場人士認為,若資金加速回流股市,或進一步對債市造成影響。
香港《明報》報導,中國證監會今年取消公司債只能由上市公司發行的限制,公司債規模飈升,根據數據,7月公司債發行量由此前月均100多億元(人民幣‧下同)驟升至856億元,9月進一步增至1232億元。龐大增量仍滿足不了市場胃納,南方東英資產管理副行政總裁兼固定收益部主管郭雁鳴指出,4至6月國開債認購倍數均值為2.98倍,7至10月上升至4.46倍。供不應求下,債價大幅上漲。上證三大債券指數今年屢創新高,其中上證公司債指數由年初的157升至169,上半年日均成交量不足1萬手,目前已經升至逾100萬手,成交額超過10億元。
債市熾熱,「槓桿」功不可沒,大陸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士表示,目前債市槓桿率為歷史高位,8月底平均為3倍槓桿,更有激進的做到了5倍。而wind數據顯示,第3季債券回購交易額為155.8兆元,創歷史最高季度水平。有內資投行理財部經理直言,股市爆煲,機構資金無處配置,債市成了替代品,但缺乏監管,如非3A級公司債只有專業投資者才可以投資,但打包成理財產品,仍然直接出售給散戶。大陸信用評級機構良莠不齊,不能反映真實風險。
北京凱世富樂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深圳蔡行之友金融服務董事長蔡揚指出,債券槓桿本來是普遍現象,不過今年開始槓桿率有所增加,主要因為和債息迅速下降相比,相關理財產品利息並未下降很多,兩者利差收窄,機構為擴大利潤空間而採用短期槓桿買入更多債券。若貨幣政策收緊,槓桿無以為繼,將面臨流動性風險,或增加違約案例。但郭雁鳴認為,債券波動率低,本身可以承受比股票高的槓桿水平,雖然回購融資規模上升,但可用於質押式回購的債券規模也同步上升,槓桿並無上升到非理性水平,在央行貨幣政策持續寬鬆下,沒有不可持續的問題。
面對債市狂熱,有投資者已經準備離場。上投摩根資產管理(香港)資深基金經理鍾維倫表示持續低利差下,預計第4季債市將有調整,很多基金已在現階段獲利離場,所以年底有沽壓,一個月以來該基金已經慢慢降低債券倉位、獲利了結,會視乎年底前利率能否回到合理水平再行建倉,目前收益率已經在歷史低位。另財經評論家葉檀亦稱,債市前期的火熱和股市低迷有一定關係,若流入股市的資金持續增長,將勢必進一步對債市構成影響。
A股早前大跌導致資金湧入債市,投資者的資產配置改變,境內債出現過熱情况,境外投資者都對此感到憂慮。中銀香港投資管理總經理陳少平指出,大陸債市的評級不嚴謹,信用利差擴大,愈高收益率的債券,現時風險愈大,投資者若要參與境內債市,要警惕風險。
陳少平指出,早幾年大陸投資者瘋狂追捧理財產品,不理產品內容,只管盲目買入,現時債市的情况十分相似,主要因為人行持續減息降準,市場預期會出現長期的寬鬆政策,不會突然收緊銀根,對債市有利,適逢股市調整,資金便湧入債市。
他指出,近日大陸債市的日均成交量約4000億元人民幣,但日均的回購交易量(即投資者以債券作抵押,向金融機構借入的金額)已達到約2兆元人民幣,以此粗略估計,市場平均槓桿比率達到4倍。「借貸愈來愈普遍,投資者按完再買,即使收益率已很低,仍然一窩蜂湧入。」他相信,這是短期的資產配置改變,一旦未來幾個月經濟上的負面消息減少,資金將重回股市,債市會有明顯調整,高倍數的槓桿或會斷裂。
因此,他認為投資者要小心選擇,例如國債收益率雖然跌穿3%,但仍屬於高質素債券,另外如大型銀行或國企的債券都較安全,相反一些收益率高的個別企業債券,就要小心評估風險。 (接下頁)
匯豐環球投資亞太區債券投資總監陳寶枝指出,大陸債券市場,分為銀行間債市及交易所債市,而近日從股市流入的資金,多參與交易所債市,這批投資者把債市當股市炒賣,但銀行間債市仍佔總量9成以上,因此風險不高。
她又指出,現時大陸債市的回購利率低於2%,與收益率仍有差距,反映市場尚算健康,估計若收益率跌得太快,市場會出現自然調整。
但她透露,境外投資者參與大陸債市會相當小心,步步為營,因為大陸的評級機制及定價基準並不完善。
上投摩根資產管理(香港)資深基金經理鍾維倫直言在此輪大陸債市升幅中會獲利了結,並認為債市熱潮不會持續,投資者對人民幣債券的熱情正在消退,除了資金成本愈發高昂,人民幣貶值預期亦是原因。
鍾維倫表示,目前3年期3A級公司債利率平均在3.25%,5年期在3.78%,較去年下降很多,有私募基金用2至3倍的槓桿做,但資金成本愈來愈高,息差縮窄至新低,人行再次降息降準,才令資金成本維持低位,避免了一些本會出現的違約。但債券利率下降的速度更快,等到了某個臨界點,一定會出現調整,拉升債息。如10年期國債從年初的3.62%降至目前的2.98%,有機會再降至2.8%,若回升至3.2%的話會是一個比較好的進場機會。
面對大陸債市的狂牛,海外投資者的反應卻冷淡,「第2季時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額度還很緊張,現在要多少有多少。」鍾維倫稱,一些台灣基金從2012、2013年起投資大量人民幣債券,現在也陸續獲利離場。
他指出,投資者對於人民幣資產的興趣在減少,主要因為人民幣貶值預期,因為若美國明年加息,至少可加0.5至1%,而現在美元投資級別債券的利息已經超過3%,加息後的息率水平對於很多香港、台灣的壽險公司會很吸引,沒有必要投資人民幣債券,何况可能還要計上貶值的損失。至於大陸投資者,很多預期人民幣或貶值超過10%,已經伺機通過QDII(合格境內投資者)轉投海外債。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 從6月延至9月?市場重估聯準會降息節奏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