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層國際博弈:苹果、愛爾蘭與歐盟的互動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9-20 14:50
專欄作家沈旭暉撰文指出,美國科技巨頭苹果遭遇滑鐵盧,被歐盟委員會要求向愛爾蘭補繳130億歐元稅款,以彌補之前十數年在愛爾蘭設立分公司的「避稅」行為。對此,苹果和愛爾蘭政府都提出反對,背後反映出的「三層國際博弈」,正是未來世界的常態。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苹果與當今其他跨國商業巨頭類似,在全球開設多個支部,尋找最合適的地方節省運營、生產成本,包括稅收。根據《金融時報》數據,目前苹果的愛爾蘭子公司貢獻了海外利潤的90%,然而只須向愛爾蘭政府繳交極少稅款。根據愛爾蘭稅法,以及愛爾蘭政府與苹果簽訂的稅務協議,苹果愛爾蘭子公司並不劃入「應當繳稅的居民及企業」范圍內;根據美國稅法,子公司在當地保留的利潤,也不須向美國政府繳稅。
雖然愛爾蘭國內的標准公司稅率,在世界范圍內已經較低(12.5%),但根據歐盟委員會競爭專員瓦斯塔蓋爾(MargretheVestager)的調查,苹果愛爾蘭子公司過去10年上繳的稅額還可以更低,僅占其利潤4%。
這次歐盟委員會作為「超國家組織」,介入主權國家愛爾蘭政府、與非國家個體苹果的稅務安排,充滿象征意義。歐盟委員會指摘,愛爾蘭政府向苹果愛爾蘭子公司提供「非法國家援助」(illegalstateaid),後者是歐盟機制下,特有針對國家政府與企業關系的約束法例,用於防止成員國政府通過刻意減稅,偏袒某一企業,妨礙市場競爭。
愛爾蘭最先駁斥歐盟
在歐盟委員會眼中,這樣的稅務安排,給苹果強大的避稅優勢,亦是對歐盟法例的違背;歐盟作為「維護公平市場競爭的先驅」,必須對此予以嚴懲,同時也可以此強化歐盟法律、乃至整個歐盟機制的「超然」地位。
對歐盟的指摘,愛爾蘭政府第一時間予以駁斥,並在國會緊急辯論中,以93對36大比例通過議案,向歐洲法院上訴。愛爾蘭政府的理由有二:首先,稅收屬於國家財政主權,愛爾蘭政府有權制定、執行本國立法通過的稅收政策;其次,苹果在愛爾蘭設立的子公司營運和繳稅過程,均符合愛爾蘭稅法,這一運作模式,同樣適用於在愛爾蘭營運的其他跨國公司(和子公司),因此,愛爾蘭政府並未偏袒苹果。
然而,或許愛爾蘭沒有偏袒苹果一家,但愛爾蘭政府對跨國企業這類業務情有獨鍾,卻是不爭的事實。愛爾蘭國內制造業潛力有限,市場規模較小,亟需跨國公司攜巨額投資,注入國家經濟,方可緩解就業壓力,促進經濟增長。苹果在愛爾蘭的子公司提供了5000多個工作職位,占苹果在歐洲創造就業數量的四分一。此外,還有不少跨國公司把歐洲總部設在愛爾蘭,正是看中了愛爾蘭低稅的營運環境。
漩渦中心的苹果得愛爾蘭政府的支持,自然更強硬反對歐盟委員會的裁決。苹果指摘歐盟委員會「枉顧愛爾蘭稅法」,對歐洲投資環境造成惡劣影響。當然,苹果只是鑽各國稅法的空子,針對愛爾蘭稅法度身定做在愛爾蘭的子公司,讓巨額利潤留在愛爾蘭境內。在苹果之前,歐盟委員會已經就類似情形,對美國公司星巴克、亞馬遜等在荷蘭、盧森堡等歐洲國家的「避稅」行為開出罰單,後者均向歐洲法院上訴,苹果也表明將利用法律「維權」。
歐盟委員會、愛爾蘭政府、苹果三方的法律戰,估計將持續數年,而案件的走向,對全球政治經濟多方面將有深刻影響。盡管愛爾蘭政府和美國政府都支持苹果,但兩國議會內部都開始檢討跨國公司避稅問題,未來可能修法,限制跨國公司海外「合法」避稅的程度。
事件也加劇了歐美商貿摩擦,令本來就舉步維艱的「跨大西洋(600558,股吧)貿易與投資伙伴協定」(TTIP)談判雪上加霜。對歐洲諸國而言,苹果避稅事件反映的,在疑歐情緒高漲的今天,遠不只是「該收多少稅」的問題,而是「歐盟是否有權凌駕國內稅法之上」的問題。英國《每日電訊報》稱,苹果案中歐盟「侵蝕愛爾蘭財稅立法主權」的行為,正正證了英國脫歐的明智。這不無幸災樂禍的「抽水」成分,不過,假如案件令親歐盟的愛爾蘭也掀起「脫歐」情緒,卻是歐盟始料不及的結局。(文章來源:hkej)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