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人行今年雙降不如預期?原來現在中國刺激政策靠它們...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9-14 10:05
在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條條大路通北京。
從地方政府到國有企業再到軍隊,隨著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收緊對一切的控制,看起來確實如此。具體到經濟領域,中國政府的刺激政策現在正主要通過幾家國有銀行在實施。
這種轉變或許有助於解釋,為什麼中國人民銀行並未像諸多民間經濟學家年初預期的那樣降息降准。
彭博匯總的數據顯示,中國的政策性銀行手裡已經積攢了至少 2 萬億元人民幣(近 3000 億美元)的新資本用於發放貸款。這一金額已接近政策性銀行 2015 年全年創紀錄的放貸總額。
數據顯示,通過發行債券並從中國央行獲取低息信貸,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今年已經總計籌集了 3.4 萬億元人民幣(5090 億美元)。
數 據顯示,雖然這些資金中有一部分用於償還債務,但至少有 2 萬億元是準備用於放貸的新資本。三大政策性銀行的資產規模也因此擴大到 21.3 萬億元,甚至超過 了英國的 GDP 規模。麥格理證券駐香港的中國經濟主管胡偉俊認為,到 2016 年底,政策性銀行資產規模占中國整個銀行體系的比例將從 3 年前的 8% 升至 15% 左右。
這還不算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周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將鼓勵開發性、政策性銀行加大對投資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這又是一劑刺激藥方,並將讓習近平進一步控制資金流向。
這是「中國金融創新的典型案例,」《紅色資本主義:中國非凡崛起的脆弱金融基礎》一書的合著作者 Fraser Howie 說。「我們再一次看到政府決定誰贏誰輸。大量政府資金投入可能導致巨大的產能過剩。」
周二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這種策略目前帶來了穩定的經濟成長,工業增加值、零售銷售和固定資產投資均好於經濟學家的預期。
不過,這也是有代價的。
「你可以把未來的基礎設施需求提前到現在,干兩三年可以,但不可能一直這麼做,」胡偉俊說。「整個經濟依然在加槓桿,尤其是房地產領域。」
上述三大政策性銀行均為國有獨資,任務是通過放貸來實現政策目標,例如在內陸省份建設農業水利工程,建立豬肉、棉花和茶葉儲備,或者進行棚戶區改造。就這方面而言,他們承擔的是財政政策使命:向政府項目投錢。
一旦項目管理者拿到錢,他們往往會將資金存在商業銀行至少一段時間,而商業銀行隨後會將資金貸出,從而形成一種乘數效應。企業拿到貸款之後,他們有時候會利用這種廉價貸款為抵押,從商業銀行獲取更多信貸。這種連鎖效應在中國複雜的貨幣政策體系中扮演了越來越重大的角色。
乘數效應
渣打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主管丁爽預計,通過政策性銀行實施刺激政策的乘數效應大約是 5 倍,比央行降准的乘數效應更大。降准釋放的流動性可能會停留於銀行間債市,而政策性銀行的貸款會直接進入實體經濟。
丁爽說,通過政策性銀行實施刺激政策很直接,肯定有助於政府實現今年至少 6.5% 的經濟成長目標。「短期內,只要有投資,就有 GDP;但長期而言,如果投資浪費,最終會有代價。」
- 投資孩子「這件事」 讓未來更具有競爭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