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大跌 國內油價與機制調整恐雙雙落空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國際油價大幅下跌至75美元以下,國內油價月底漲價及2010年初定價機制將調整的說法可能落空。
中新社援引上海證券報1月26日的報道稱,難以捉摸的國際油價再次給國內市場開了個小玩笑。隨著國際油價近日大幅下跌至75美元以下,月初有媒體預測的國內油價月底漲價一事又變得遙遙無期。不僅如此,2009年末坊間稱2010年初定價機制將調整一幕也可能落空。
權威石油專家26日表示,國內對定價機制的理解存在誤區,即便接下來出現國內油價7天一調或10天一調也不必覺得意外,因為并不表示機制改變。
截止到25日中午11點30分,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3月期貨合約報每桶74.48元,較1月22日下跌0.06美元。這一價格已接近上輪調價時參照的國際油價,意味著作為國內成品油調價必要條件的“國際油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很可能無法滿足,調價也就會再次推延。
就在1月初,息旺能源曾測算稱,只要后期三地原油日均價格能夠穩定于77.4美元/桶上方,三地原油22個工作日均價變化率將于本月下旬正向超4%,意味著國家屆時或將上調成品油零售價。有媒體據此預測國內油價月底鐵定上調。
“所謂‘22個工作日的調價周期’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社會理解誤區。”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的石油專家董秀成指出,《石油價格管理辦法》中并沒有規定22個工作日后必須要調價,“22個工作日”只是一個測算條件,這個周期每天都在變化,“也就是說,明天測算的22個工作日中就包括今天,而后天又包括明天”。
2009年頒行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第六條規定,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
在他看來,2009年之所以發改委每輪調價基本都相隔月余主要是為了方便,而未必意味著調價區間就是“22個工作日”。
“即便發改委接下來要縮短‘調價間隔周期’,并不意味著成品油定價機制就改變了,因為調價區間和測算區間并不是同一概念。”董秀成認為,“《辦法》中的22個工作日只是測算區間。而從理論上講,調價區間是很難推算出來的,因為任何時候只要符合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國內油價就可以調整”。
他表示,即便接下來出現國內油價7天一調或10天一調也不必覺得意外,因為這并不表示定價機制改變了。
(王靜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