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基金

中國瀕通縮 1月CPI僅0.8% 逾5年最弱 下月料減息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2-11 08:20


图片说明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中國國家統計局昨(11)日公布1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僅升0.8%,是自2009年11月以來首次跌破1%水平,亦比市場預計的1%低;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也遜市場預期,按年跌4.3%,亦是逾5年新低及連續35個月負增長。分析認為,數據印證中國通縮風險加劇,內外需求疲弱下,中央有必要加碼寬鬆,預料首季完結前再減息機會大。

香港《明報》報導,國家統計局表示,1月CPI按年升0.8%,其中去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因素約為0.5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約為0.3個百分點;細項中以衣著升幅最為顯著,按年增近3%,反而佔CPI比重較大的食品和居住只升1.1%及0.8%。反映上游通脹的PPI則按年跌4.3%,跌幅較上月擴大1個百分點,是連續35個月負增長。

對於CPI跌低過1%,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解釋主要有3個因素﹕1月氣候較過往偏高,影響包括蔬菜等食品價格下降;另因去年春節在1月,使今年1月的基數較高。此外,受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下跌影響,汽油和柴油價格按年降幅擴大。余秋梅又稱,PPI跌幅擴大也受國際油價和大宗原材料價格下跌影響,令石油加工、化學製品等行業出廠價格按年大跌,拖低PPI。

CPI及PPI同創新低,加上之前公布的PMI及外貿數據遜色,中國陷入通縮危機的可能性增大。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便表示,即使考慮季節性因素及基數影響,CPI超預期回落仍顯示通縮壓力在加大。中金報告也認為,就算剔除春節因素,1月CPI仍然偏弱,不超過2%。

中國通縮風險隱現,多家券行均認為,出於通縮和金融風險防範的考慮,有需要進一步寬鬆貨幣政策。中金便估計2月CPI最多僅1%,在通縮危機下,社會所面對的實際利率繼續上升,對投資和消費需求產生負面影響,故未來有需要減息至少一次,幅度0.25個百分點,以及3次降準。

花旗及澳新認為,2月降準只是開始,人行最快會在本月或首季前減息,瑞穗報告更稱,實際利率目前仍處過高水平,不足以支持經濟增長,瑞穗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相信,今年全球需求疲弱,美元走強等因素,將使生產領域或面臨史上最長階段的通縮,抗通縮已是今年中國經濟新危機,貨幣政策需更加積極,最快本月或3月初開始,人行將有需要進行多達5次降準和3次減息。

《星島日報》報導,儘管人民銀行已推出不對稱降息、降準等刺激措施,但最新數據仍非常疲弱,顯示經濟仍在下滑。

2014年中國經濟較上年增長7.4%,為近25年來最慢增速,專家相信今年的經濟增速只會在7%左右。招商銀行總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表示︰「通脹數據一方面顯示通縮壓力加大,一方面顯示總需求疲弱,寬鬆政策的空間已經相當成熟。」劉東亮稱,當局應當放寬政策,加快降息節奏,刺激信貸和消費需求,且應為對稱降息,以提高銀行放貸的動力。

滙豐銀行經濟學家馬曉萍直言,連串數據表明內地需求非常疲軟。截至去年年底,市場還沒有看到刺激措施帶來的任何積極作用。很明顯,決策者需要以組合拳出招。馬曉萍預計央行今年將降息、降準各兩次。

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穩增長措施應繼續發力,透過加大財政資金撥付、降息,以及加快項目審批、繼續扶持房地產等措施來穩定增長,避免中國經濟陷入通縮的惡性循環。

海通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姜超亦表示,1月數據顯示通縮來敲門,預計2月CPI漲幅為1.3%,PPI降幅則會擴大至4.4%,全年CPI為1.4%,PPI為負值4%,通縮為今年經濟的主要風險。

人行昨(10)日發布的第4季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經濟下行及大宗商品維持低位可能對未來物價形成影響,但物價預期還不很穩定。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