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應警防暗標拍地扭曲土地供求
鉅亨網新聞中心
北京常營地塊和半壁店地塊的冷和熱,反映了開發商對土地價值判斷的分歧,但從更深層次分析,則是土地出讓制度調整的結果。地方政府對平抑房價和穩定房地產市場應采取多管齊下,綜合運用金融、土地和稅收等手段,同時在制度調整上,充分考慮市場規律,讓調控的效果落到實處。
據中國證券報2月26日報道,虎年北京首次土地集中出讓并沒有出現預期中的地王,但區域位置和開發成熟度均勝一籌的朝陽常營地塊,最后成交單價卻低于通州半壁店地塊;背后的原因耐人尋味。顯然,兩會前的輿論壓力以及公眾對調控效果的期待,正促使地方政府表態及采取部分措施平抑房價,其中,土地出讓制度的調整是一種正在探索的手段。不過,業內人士指出,拍地新規也應充分體現土地的價值;另外,新規不能為可能的“尋租”行為提供空當兒。
為了減少“地王”頻現的狀況,北京市開始調整土地出讓方式,在日前舉行的土地拍賣會上首次嘗試“暗標奪魁”,同時在個別地塊上將競價階梯調低。朝陽常營地塊便在這種新規中“拍”出。
常營地塊建設規模約為46.3萬平方米,由于地處北京今后發展的東部地塊,地塊位置優越,此前曾被業界預測將被“瘋狂爭奪”。按照拍賣前的市場預期,常營地塊的樓面地價有望超過1.5萬元,總價可能超過65億元。但在該地塊的開標現場,只有萬科、遠洋、龍湖、華潤4家地產商到場投標,實際成交價為45.4億元,折合樓面地價僅為9,807元/平方米。
富有戲劇性的是,同日以傳統的“掛牌+現場競價”方式出讓的通州半壁店地塊,再現了2009年開發商的“搶地潮”。該地塊的競買價款在5分鐘之內便瘋漲了14億元,加價幅度增至2億元,遠遠超過原先國土部門確定的1,000萬元的競價階梯。最終,該地塊以28.2億元成交,樓面地價合1.06萬元/平方米。
表面上看,常營地塊和半壁店地塊的冷和熱,反映了開發商對土地價值判斷的分歧,但從更深層次分析,則是土地出讓制度調整的結果。假設常營地塊還是以傳統的“掛牌+現場競價”方式出讓,那么其最終價值是否還會是45.4億元?調整了土地出讓方式,壓低了土地出讓價格,是否意味著今后開發商也將“從低” 定價?如果開發商都去“隨行就市”定價,那么土地出讓制度的調整,是否在為開發商增厚利潤?
近期北京土地市場的成交情況表明,開發商對優質地塊的追逐熱情依然不減。首先,通州半壁店地塊高價成交,其樓面價直逼同區域部分別墅的銷售均價。其次,亦莊、密云等小地塊備受追捧,成交價溢價率高。再次,無論是保利、首開、龍湖、遠洋、華業等知名開發商還是門頭溝鼎湖、通州天旭運河等不太為人們熟悉的開發商,都出現在京城“虎年土地第一拍”上,本身就說明大小房地產企業對今后的樓市仍然看好。另據監測機構統計,3月北京新盤整體開盤均價達21,330元/平方米,環比漲幅達13.3%。近50個項目的均價超過4萬元/平方米。
因此,地方政府不能僅僅從單方面入手,更不能只做“表面文章”;對平抑房價和穩定房地產市場應采取多管齊下,綜合運用金融、土地和稅收等手段,同時在制度調整上,充分考慮市場規律,讓調控的效果落到實處。
(徐志嬌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