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曾說黃金=貝殼的鐵齒專家改變心意、35年首度買金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9-10 12:05

MoneyDJ 新聞 2016-09-10  記者 陳苓 報導

有位在華爾街打滾 35 年的投資老手,一向對黃金避之唯恐不及,最近卻改變態度,破天荒替客戶購入黃金,原因何在?請看下面報導。

CNBC 9 日報導,Richard Bernstein 在華爾街廝殺 35 年,近來首度破例購入黃金。他說自己不是金蟲,市場上多數黃金新聞,都想叫人購買黃金基金或 ETF,這些消息都沒有事實根據。Bernstein 曾是美林的首席投資策略師,2009 年自立門戶開設公司。他 8 日在晨星 ETF 會議做出以上表示。

Bernstein 曾在紐約大學史騰 (Stern) 商學院授課,當時他問學生,黃金和印地安人拿來交易的貝殼串珠有何不同,正確答案是兩者是一樣的。黃金和貝殼串珠都是實體資產(real asset),人們賦予浪漫意義,演變成偽貨幣。(實體資產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資產,如貴金屬、原物料、房地產等,不同於股票、債券等金融資產。)

既然黃金和貝殼一樣,Bernstein 為什麼要買黃金?他的答案是升息預期提高時,正是購買實體資產的良機。而且四五年前黃金創新高之際,金價和股市呈現正相關;股價漲、黃金也漲,缺乏避險功能。如今金價和股價轉為負相關,能替資產組合避險,他們因此改變看法。

美國升息預期提高,黃金 ETF「SPDR Gold Shares」(GLD)9 日下跌 0.66% 收在 126.75 美元。今年迄今大漲 24.93%。

金價接下來要怎麼走,得看實體黃金的供需狀況。2011 年暢銷財經書《下一波全球貨幣大戰》(Currency Wars: The Making of the Next Global Crisis) 作者 James Rickards 警告,中國、印度積極囤金,美國、英國的黃金 ETF 投資者跟著推波助瀾,導致實體黃金的供給愈來愈吃緊。假使有一天投資「紙上黃金」的人們發現,他們手上的合約根本無從兌換真的黃金,那麼紙黃金體制必會瓦解,金價也將一飛衝天 (super-spike)。

Rickards 日前在 The Daily Reckoning 網站撰文指出,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 (COMEX) 的黃金期貨以及黃金 ETF 都是所謂的紙黃金,資料顯示這些紙上合約承諾的黃金總量,大概是實體黃金的 100 倍(甚至更多)。只要紙上黃金的投資人要求以實體黃金結算,他們就會驚覺,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這麼多實體黃金可以流通,屆時勢必會引爆黃金爭奪戰,金價也會飆高好幾千美元,金礦類股更將狂漲十倍以上,而期貨交易所也會被迫關閉。

那麼,黃金恐慌買盤何時引爆?Rickards 認為,一切都要觀察實體黃金的供需動向。各國實體黃金的進出口資料,以瑞士最為透明,而瑞士進口黃金主要是為了精煉,之後會出口到世界各地,同時瑞士既無金礦、民眾也無囤金習慣,因此相當適合用來觀察全球實體黃金的流動方向。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