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分析> 經濟不振 Fed政策錯誤?美債、美元走勢反駁!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美國聯準會 (Fed) 近來遭到猛烈砲轟,乍聽之下似乎理應千夫所指。

一方面有人如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 (Paul Krugman),抨擊 Fed 並未採取足夠積極的行動,讓美國經濟脫離泥沼;另一方面如堪薩斯市 Fed 總裁 Thomas Hoenig 批評,Fed 持續採取空前寬鬆貨幣刺激政策,造成未來通貨膨脹風險升高。


然而《華爾街日報》指出,從上周美國公債及匯市的表現,似乎說明投資人對於 Fed 的政策,投下信任票。

首先,即便近期公佈的企業獲利樂觀,趨勢資金流向股市及其他風險較高資產;但美國基準公債需求仍強勁,上周輕鬆新標售總額 1040 億美元的 2 年、5 年及 7 年期公債。

而若投資人真相信, Fed 正令未來通貨膨脹攀升,長期公債需求應該會下降。不過美國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目前仍保持在 3% 以下,即便 Fed 將基準利率維持接近 0 的空前低點,已長達 21 個月。

這顯示投資人並不擔憂通膨問題,仍充滿信心收購長期公債,已鎖住短期貸款所帶來的套利交易優勢。因短期貸款利率在 Fed 政策之下,持續處於低檔。

不過反過來說,美國公債需求不墜,難道暗示 Fed 並未成功阻止經濟二度衰退,或意味即將出現通貨緊縮?如同聖路易 Fed (St. Louis Fed) 總裁 James Bullard 最近撰文警告,將 0 利率政策維持一段更長時間,恐造成反效果,導致美國推向日本式通縮陷阱。

不過從近期美國抗通膨公債 (TIPS) 亮麗標售成績來看,這樣的解釋說不通。若投資人真的擔憂實質消費者物價 (CPI) 與一年前相較下跌,應該會如同躲避瘟疫般,避免投資 TIPS。

又或許是,各類美國公債的需求皆強勁,意味投資人擔憂的是另一個危機?

由於美元身為全球主要外匯儲備及商業交易貨幣,在全球金融體系堪憂時,投資人紛紛購買美國公債避險;今年歐債危機節節高漲時,便出現這樣的情況。

不過,隨著歐元兌美元價格已自 6 月份低檔強勁反彈 10%,並於上周觸及 11 周來最高點 1.31 美元,反映出美元並未爆出避險買氣。

不僅如此,上周只要美國公佈負面經濟數據,美元都走跌反應。從周二的 7 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下降、周三的 6 月份耐久財訂單意外減少及 Fed 褐皮書經濟現況報告不佳,到周五的國內生產毛額 (GDP) 數據,無一例外。

在上波全球經濟危機時期及危機消退初期,一旦美國傳出疲軟經濟數據,投資反而視此為買進美元的信號,原因是各方仍舊擔憂經濟不振,不敢投入與經濟成長關係較密切的貨幣。

不過當經濟憂慮消退,市場焦點轉而關注經濟數據將如何影響 Fed 維持近 0 低利政策,導致美元相對於高收益貨幣的投資吸引力降低,而這正是目前發展的背後原因。

的確,若美元有秩序走貶,有助 Fed 提振美國經濟,因可發揮實際貨幣寬鬆效果。雖然美元若意外暴跌,所有預期發展也將失效;不過從美國公債的需求旺盛來看,美元一點也沒有暴跌跡象。

總而言之,儘管美國勞工市場及消費者支出疲弱,仍遠不如 Fed 期望;但這較像出於先前信貸泡沫化後不可避免的餘威,而非目前 Fed 政策失敗的證據。

從市場走勢來看,Fed 的政策是在目前情況下,所採取的正確道路。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