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金融危機進入第二階段 銀行業還不怕死 大量槓桿操作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Noster Capital 駐倫敦合夥經理人 Pedro De Noronha 周二 (31 日) 指出,我們正進入金融危機的第 2 階段,9 月及 10 月份還會出現不利股市的消息,且銀行業依舊過度槓桿操作。
De Noronha 接受《CNBC》訪問時表示,對於投資人而言,現在正經歷史上最具挑戰性的時期之一。「大型投資人直接離開市場。因為當情勢看起來,市場即將跌落懸崖,但之後卻大漲;反之亦然。」
他指出,問題來自美國房貸市場重新調整過程,以及歐元區依舊是一大憂慮。De Noronha 表示,德國不願意拯救任何其他歐洲國家。
「(德國總理) 梅克爾 (Merkel) 已用盡大量政治資本,來拯救希臘。而挽救希臘公債市場的目的,是為了讓法國及德國的銀行業,免於蒙受更多巨額虧損。」
De Noronha 說,歐洲有 4 或 5 個國家具有大規模結構性問題,應該被逐出歐元區。他認為這些國家應該厲行財政緊縮,例如希臘毫無其他選擇,而西班牙等國仍做得不夠多。
De Noronha 還補充,他對於銀行業感到非常憂慮。市場可能正進入金融危機的第 2 階段,但大部分的歐洲銀行依舊過度槓桿操作。他並表示,歐洲銀行業近期進行的壓力測試,令他發噱;因為測試只根據銀行呈報的數據進行。
De Noronha 發現,歐洲銀行業壓力測試結果呈現的第一類資本比例 (Tier 1 Capital ratio),讓銀行財力大增的部分,並非危機時可以動用的資產。而許多大銀行的實質第一類資本比例,其實才 1.7%。
他進一步解釋,金管單位要求受測銀行,資本比例至少要達 6% 的門檻。但當中資產可包括非現金部分,例如遞延稅項資產 (deferred tax asset) 及商譽;若只算有形帳面權益價值 (tangible book equity),則許多大銀行的資本比例,便降至 2% 左右水準,意味他們的槓桿操作比率高達 50 倍。
「以當前的經濟現實來看,這一點也不夠保守」。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