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對同門同類股基業績差異超越5%紅線
鉅亨網新聞中心
截至11月29日,距離2010年行情收官僅有24個交易日,各類型基金的業績排名戰愈戰愈酣。同門同類基金今年以來的業績差異明顯加大,其中有24對同門且投資風格相同的股票型基金業績相差超過了證監會公允買賣營業軌制劃定的5%尺度。
據證券日報11月29日報道,基金周刊獨家發現,同門同類基金今年以來的業績差異明顯加大,其中有24對同門且投資風格(晨星分類)相同的股票型基金(剔除指數型基金,下同)業績相差超過了證監會公允買賣營業軌制劃定的5%尺度。不過,24對基金均非復制基金。而在此前的基金報道中,接受《證券日報》基金周刊采訪的基金公司認為,只有復制基金才符合證監會規定的同門同類基金的范圍。
一基金分析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同門同類基金業績差異的確值得高度關注,不過,由于同門同類基金在證監會相關規定中的表述沒有量化指標,基金公司與相關研究機構之間在判斷標準上存在明顯分歧,所以,這24對基金并非都會在監察稽核季度報告和年度報告中做出專項分析。
股基年底業績大沖刺
11月份業績差異化環比大增。考慮到基金類型的不同以及成立時間的不同,為了比較的科學合理性,在剔除了指數型基金及今年設立的基金后,共有187只基金可作為分析樣本。據《證券日報》基金周刊記者觀察,在11月份的寬幅震蕩行情中,股票型基金業績出現了明顯的差異化,這也為基金名次爭奪戰增添了不少玄妙的色彩。
據《證券日報》基金周刊及財匯資訊最新統計,截至11月29日,可對比的187只股票型基金11月份凈值平均回報率為1.66%(同期上證指數下跌3.6%),業績最好股基凈值回報率為14.35%,偏離平均水平12.69個百分點,相當于相差6.64倍;最差股基回報率為-10.17%,偏離平均值11.83個百分點,相當于相差6.13倍。而在10月份,187只股票平均回報率為7.19%,業績最好股基凈值回報率為17.71%,最差股基回報率為-0.79%,與平均值相比,分別相差10.52個百分點約46.31%、7.98個百分點約11%。
通過對比不同月份的同門同風格股基的業績差異情況,我們發現,在11月份業績差異化環比大增。
如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兩只同為價值優化型股票型基金,前三季度凈值回報率分別為-11.84%、-13.75%,相差不到兩個百分點;10月份的大漲行情中業績分化也不大,回報率分別為7.83%、7.35%,相差僅0.48個百分點;而進入11月份業績便出現反向,兩只基金的回報率分別為1.69%、-5.34%,相差達到7.03個百分點。
24對“兩同”股基業績差異超5%
20家公司是否須專項說明有分歧。今年以來,同一家基金公司的可比的同類同風格基金,其業績兩極分化現象正在加劇。
統計顯示,截至11月29日,可對比的187只股票型基金今年以來凈值平均回報率為6.16%,有182只戰勝同期上證指數(上證指數今年以來累計下跌12.37%),占比97.33%,包括125只股基回報率實現了逆市增長,占比近七成。普通股票型基金中,有20家基金的48只同門同風格基金業績差異超過5%,最多的業績差異甚至達到33.66%。這20家公司中既有一些大牌基金公司,也有小規模的基金公司。
一家地處深圳的大規模基金公司旗下的能源基建、精選藍籌基金,其投資風格同為穩健成長型,但今年以來,兩只基金凈值回報率分別為21.46%、-12.2%,凈值一增一減回報率相差33.66%。這也是今年以來同門同類基金中回報率相差最大的一對基金。
據證監會2008年發布的《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公平交易制度指導意見》,如果在某一分析期內,基金公司管理的投資風格相似的不同投資組合之間的業績表現差異超過5%,公司應就此在監察稽核季度報告和年度報告中做專項分析。由此看來,20家基金公司應按照規定在監察稽核季度報告和年度報告中做專項分析說明。
但是,同門同類基金在證監會的規定中沒有明確范圍。曾有基金研究人士認為,只有復制基金被認定為同門同類,但也有人認為,基金合同約定投資風格相同也屬于同門同類。
《證券日報》基金周刊記者特別觀察了三季度業績差異超過5%的同門同類基金三季報,并未出現復制型基金的身影,而其他同門同風格基金大多數緊抓這種理解上的分歧,在公平交易專項說明中均注明“本基金與本基金管理人旗下的其他投資組合的投資風格不同”。
不過,也有基金公司在季報中作出合理解釋。融通旗下投資風格相似的融通動力先鋒與融通內需驅動三季度凈值增長率分別為13.12%、18.74%,相差-5.62%,基金季報專項中作出解釋,這種差異有-2.65%來自資產配置,-0.75%來自行業配置,-2.72%來自股票選擇,0.50%來自其它因素。泰達宏利旗下的泰達成長基金份額三季度凈值增長率為15.72%,同期泰達周期基金份額凈值增長率為20.97%。三季報稱,超過5%的差異的主要源自新華富時A600周期行業指數增長率超過新華富時A600成長行業指數。
探究業績差異背后,專家稱四大原因最直接。“在大掀‘捕鼠’風暴的基金業,同門同類基金業績差異的確值得高度關注,不過,基金回報率分化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既有基金規模的影響,也受基金經理管理能力影響。”上海一基金公司業內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基金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基金經理變動、基金倉位策略及基金投資方向的不同,也會直接導致業績的大分化。”
對比數據顯示,鵬華旗下同為價值優化型的鵬華盛世創新、鵬華價值優勢兩只基金,今年以來凈值回報率分別為-3.33%、-12.35%,業績相差超過9個百分點,兩只基金最新資產凈值分別為5.3億元、139.99億元,相差超過25.42倍;華夏旗下同為穩健成長型,且回報率相差27.16個百分點的華夏優勢增長、華夏盛世精選,最新資產凈值分別為89.96億元、164.49億元,相差近一倍。在今年以來的震蕩行情中,兩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同類型股基中,規模小的基金優勢凸顯,實現了業績的穩定增長。
“在基金個體風格明顯之后,憑借資金優勢獲得巨額收益的難度肯定會增加,這種情況下,基金經理的運作能力和判斷能力對基金表現也會起到更大的影響。如果倉位不合適,如果投資方向不對,小規模基金再靈活,也無法達到業績的超前。”該分析師繼續表示,“因為基金經理流動性比較高,一旦優秀的基金經理離職不管這只基金了,便只能依賴基金公司投研團隊的管理能力及投資能力了。”記者觀察到,國聯安旗下的國聯安優勢與國聯安紅利,今年以來業績相差近9個百分點,其中業績較為穩定的國聯安優勢,自2007年8月21日陳蘇橋執掌后,一直未更換基金經理;而業績較差的國聯安紅利,2009年1月份更換了基金經理,在2010年5月27日,再次換將。
對于投資者擔憂的同門同類基金業績差異化可能存在著主觀的利益輸送行為時,接受《證券日報》基金周刊記者采訪的多位分析師均表示,話題太敏感,再加上同門同類沒有明確的劃定,不好過多評述。記者期待,在不久披露的基金四季報和年報中,像融通、泰達宏利這樣能大膽做出解釋的基金公司會越來越多。
(任宇 實習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