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紐約時報:長期通縮 讓日本人懷憂喪志

鉅亨網編譯吳國仲 綜合外電 2010-10-18 16:55


日本多數中產階級的生活水準,20年來隨著整體經濟水準「下沉」。從活力泉湧到沮喪灰心,就是日本這段時間的國情寫照。


從近代史看,很少國家歷經日本如此劇烈的經濟情勢翻轉。1980年代的股市與房地產泡沫破滅後,日本經濟進入了一段緩慢而無止盡的下滑──連龐大財政與貨幣刺激都無法挽回。

越來越多學者,以日本作為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範本,咸信歷史正在重演。但另一派觀點認為,政治體系的差異,以及對資本主義「創造性破壞」較高的容忍度,將有助歐美規避日本式的經濟停滯。

如同通膨傷害了一整個世代的美國人,通縮也已在日本人心中烙下深印,醞釀出長時間的緊張、與文化上的悲觀主義。

在許多方面上,日本仍是富庶國家;但其面臨的經濟情勢很惡劣,尤其是東京以外的地區。對預示歐美經濟體的未來而言,饒富意義。

日本對未來願景不若以往樂觀,從具體而微的生活型態便可看出。近來在東京受到年輕人歡迎的「microhouses」(微房屋),即為收入不穩定下所衍生的市場產物。

對40歲以下的日本人來說,很難想像1980年的日本經濟力有多強。當時甚至有人預期,日本經濟將在2010前超越美國。但實際上,(依目前匯率計算)日本經濟規模仍與當時相同,約5.7兆美元,反而被中國趕上。

與股市與房屋價值下跌相比,最顯著的衝擊,乃是日本的信心危機;曾經胸懷的大志與信心,都被對未來的恐懼和疲倦所取代了。

日本失去的魄力,在年輕一輩身上最為明顯──缺乏老一輩吃苦耐勞的精神;出生率的下滑,也為未來的生產力增添隱憂。

通縮現象的典型影響,在於導致個人與企業不願花錢,而傾向囤積現金。但在日本,一個世代的通縮卻有更深層的效應──下意識刻化了日本人看世界的方式。人們對將來悲觀、恐懼承擔風險、本能地不願消費(或投資),讓需求及物價,跌得更深。

文章標籤

通縮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