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外匯

互聯網金融滋養「三農」大地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5-09 10:29


目前,中國有2000多個縣、8億多農民,這是個龐大的市場。這個市場中享受的金融服務如何?有這麼幾個數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余額26.4萬億元,在各項人民幣貸款余額中的占比達28.1%;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社會問題研究中心某項調查顯示,中國農村中16.8%的人認為需要錢,56.8%的人表示資金很緊張,而農戶認為農村貸款不便利的占69.6%;與之形成印證的是,《中國農村金融服務報告》截至2014年底的數據顯示,中國金融機構本外幣農村貸款余額為19.4萬億元,占各項貸款余額比重不到23%,農村村鎮銀行縣域覆蓋率僅為54%。 

這意味着大量的農村缺乏最基礎的金融服務。貸款難、貸款貴甚至無處貸款的供需矛盾,成為制約中國農村地區發展生產、提高生活水平、脫貧致富的重大障礙。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也意味着農村金融市場仍具非常大的拓展空間以及吸引力。 


互聯網金融在發力 

走在全國縣鄉街頭,經常能看到京東、阿里的刷牆廣告,兩家公司也從不吝嗇表達對於“三農”金融的“野心”。去年,螞蟻金服旗下螞蟻小貸發放出第一筆面向農戶的信用貸款,京東金融今年1月宣布與某財險公司合作,還申請成立小貸公司,目標都指向“三農”。廣袤的“三農”領域,正吸引着各方勢力的進入。 

“由於互聯網信息化在推進,移動支付場景在普及,互聯網金融在線教育正在走進千家萬戶,利好‘三農’的政策不斷鋪展,使得像螞蟻金服和京東金融這樣的互聯網巨頭近年來紛紛搶占農村金融市場,瞄准這片藍海。”同樣致力於“三農”金融服務的沐金農公司創始人王曾告訴記者,不僅互聯網金融,傳統銀行、供銷社等都開始加大力度進軍農村金融市場。 

面對“勁敵”,王曾認為,首先應不懼怕,要形成自有的體系和獨具競爭力的模式,其次希望通過合作達到共贏。據了解,目前開展“三農”金融的模式主要有四種——直營、加盟、純線上、龍頭企業打通上下游開展產融結合。 

那麼,互聯網金融在開展農村金融服務中有何優勢?此前宜信普惠聯合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發布的《四川農村金融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農村信息化快速推進,“互聯網+金融”將有力激發農村金融市場的活力,具有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極大的潛力。調研發現,互聯網在農村地區已逐步普及,68%的受訪者使用互聯網,且智能手機移動上網占比更高。互聯網產品銷售服務方面存在着較大的需求缺口,農戶對拓展農產品銷售和技術方面(包括技術培訓、專家指導和農業咨詢)的互聯網服務需求都非常大。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郭曉鳴表示,當前中國農村正在發生兩個重大變化,一是農業經營主體專業化,另一個是農村和農業信息化,互聯網正迅速地與絕大多數傳統產業融合,並持續改造傳統產業。 

這兩點王曾在實踐中也頗有感觸並據此確定了展業目標,其一,前期主要做“富農”,即適度規模經營、有一定資產占有的農業經營主體;其二,着重互聯網技術研發,力爭實現智能化放款,並通過大數據的積累獲取行業標准曲線,進行行業動態評分系統的評分。“我們公司收入最高的就是那些技術人員了。”王曾笑言。 

農村金融痛點多 

從事農村金融的人都有體會,獲客成本高、抵押物不足、農業生產周期長等不確定因素較多等等,這些都制約着涉農金融的發展。 

對於農村金融的痛點,王曾歸納為三點,其一,農村傳統機構效率低下,線上理財平台亟須優質投資標的。傳統農村金融機構審批流程冗長、放款效率低下、資金供應不足;農村典當行、互助會自有資金不足、風險控制水平落後、無法跨區域配置資金;農村個人放貸、熟人借貸規模小、合規性差,不確定性高;互聯網金融平台流量成本高企,亟須拓展優質標的以滿足線上投資人需求。其二,農村金融需求得不到滿足,大量資產無法獲得有效識別和合理定價。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等消費性金融需求在現有體系下無法得到有效滿足;原料、農機采購、養殖種植、農產品加工等環節的生產性金融需求得不到滿足;農村信用基礎設施差、風控成本高,優質資產很難被有效識別和定價。其三,農村千差萬別,大量資產無法有效獲取。不管是社區場景還是供應鏈場景或是互聯網B2B等場景,對於農村金融體系的資產獲取都相對困難,不易獲取相應的資產資金管理體系。 

宜信普惠相關負責人也表示,隨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大量涌現,生產規模化、集約化水平的快速提高,農村金融需求向規模化、長期化、多樣化的轉變,給金融機構支持農業帶來了機會,也帶來了挑戰。 

正如白皮書調查顯示,農村金融市場格局並未根本改變,除了私人借貸外,正規的農村金融市場仍然由農村信用社、商業銀行主導,各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於農業經營主體的支持大多處於實驗和探索階段。農業經營主體期望能夠進一步增加貸款品種、增加農業貸款額度、合理設定貸款期限、給予優惠利率、降低貸款門檻、提高辦貸速度等。 

打造差異化的涉農金融服務體系 

事實上,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之際,各機構開展的互聯網金融助農實踐與國家政策導向高度吻合,不同類型的機構有機會因地制宜建立起差異化的涉農信貸管理體系,才有可能為農村金融服務帶來轉折性的變化。 

比如,宜信表示,基於前期積累的農業大數據資源,將在農業產業鏈金融及農村移動金融創新等領域進行探索,希望滿足地方性的農資企業、農業產業鏈條上經銷商、農戶等全方位的金融需求。 

“我們公司首筆獲得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項目的農戶,最近已准時完成還款。”王曾告訴記者,2015年9月,沐金農發布了第一筆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項目,這是自2015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於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的指導意見》以來,互聯網金融首筆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該借款農戶來自黑龍江齊齊哈爾市,該市也是中國第一個確權頒發農村土地經營權證的地方。王曾認為,未來移動化、流程化、便捷化、智能化、場景化是“三農”金融的破局之道。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