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不斷下降 澳盛銀行終止香港發行窩輪計畫
鉅亨網新聞中心
早前有意在香港推出窩輪(權證)產品的澳盛銀行(ANZ)承認,發輪計畫已經終止,已聘請的交易員亦已全部離職。有業內人士表示,近年窩輪發行商賺取的利潤不斷下降,對於澳盛的決定並不感意外,並不排除明年再有發行商退出市場。
《星島日報》報導,市場消息指,澳盛銀行原本有意發展窩輪業務,早已聘請交易員並已著手設計窩輪資料網頁。不過,香港衍生工具市場淡靜,澳盛銀行亦決定打「退堂鼓」,該行的窩輪交易員,近日已經全數相繼離職。澳盛銀行承認該行已決定不再推行在香港發行窩輪的計畫,但未有進一步解釋原因。
港交所(0388-HK)網頁現時仍然列出19家衍生工具發行商的資料,但當中荷合已經在今年3月正式宣布退出窩輪、牛熊證市場,至於德銀亦早已淡出,最後一支窩輪早已在今年1月底到期;蘇皇以及巴克萊亦已經長期沒有推出新產品,巴克萊現時更只餘兩隻即將到期的窩輪。早前有消息指美銀美林的窩輪交易員全數離巢,市場曾揣測美銀美林是否退出有關業務,但該行其後表示產品的交易及開價情況正常。
據悉美銀美林當時已經內部調動人手應付開價工作。換言之,現時本港的窩輪發行商數目,實際上只餘15家,較為活躍的只有約10家。
原有的發行商紛紛淡出,連一度有意加入市場的澳盛銀行亦腰斬發輪大計,有業內人士指出,主要是行內競爭白熱化所致。各間窩輪發行商推出的窩輪、牛熊證條款大同小異,加上散戶對這類產品已有一定認識,發行商要透過開價來獲利愈來愈困難。業界一直希望港交所調低上市費用,但未獲接納。
此外,在2011年高盛日經指數輪上市文件出錯事件之後,當局加強監管,對於開價服務訂出更嚴格要求,亦令輪商需要投入更多資源來應付。臨近年尾,不少發行商都開始籌劃明年的收支預算,但有業內人士私下表示,對前景不樂觀,不排除明年再有投行退出窩輪市場。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