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美就業數據不公布反而比較好的4大原因
鉅亨網陳律安 綜合外電
由於美國政府持續關門,因此美國勞工部─被白宮視為「非必要」的機構,本週五將不會公布非農就業數據。
《Business Insider》報導,以下為 4 個美國不公布就業數據會比較好的原因。
1.就業數據並未有即時資訊。
高盛首席經濟學家 Jan Hatzius 解釋,對他們來說,不會特別強調用初值來當成分析的變數,畢竟包括就業、GDP的初值及終值都有極大落差。有些修正出現在下次報告,有些甚至一年後才修正。
2.數字甚至根本不正確,這與季調因素有關。
Matthew O"Brien 在報告中指出:「數據的品質到底有多差?我們必須謹記的一點,是就業數據的誤差應該要在9萬左右,但是金融危機過後,竟然可以來到17萬之譜。你沒看錯,現在的誤差,在過去幾年竟然與數據本身差不多大。」
3.這種非正確的數字,會將聯準會指向非正確的貨幣政策。
Matthew C. Klein 在彭博電視上指出,聯準會在幾個月的好數據後,開始停止購債,然後在幾個月的糟糕數據後,又重啟購債;與此同時,那些正確的衡量方法卻顯示就業市場無甚改變,由此可知聯準會其實是根據沒什麼意義的數據在動作。
4.就業數據與作出良好投資決定無甚關係。
ConvergEx 集團首席市場策略師 Nick Colas 在給客戶的報告中指出,總有一天美國政府會開門,然後投資人會取得本來就該得到的資訊,然而更多的資訊並不代表更好的決策,那些總愛從宏觀角度思考的人,最後會掉入陷阱,畢竟沒有比聯準會更宏觀的機構了。但投資人沒有必要掉入這種陷阱。
但也有可能,這個「非必要」的勞工部,有機會重新開門,準時的在美東時間週五 8:30AM 公布數據。
- 經濟衰退疑慮未退 債券投資三「高」策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