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中國居民儲蓄連3月破43兆元 歷史最高 全球之最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居民儲蓄連續3個月突破43兆元(人民幣,下同),位於歷史最高位,成為全球儲蓄金額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人均儲蓄最多的國家,中國人均居民儲蓄已經超過3萬元。

香港文匯網引述《新快報》消息,中國人民銀行的最新數據顯示,到8月份,中國居民儲蓄餘額已連續3個月突破43兆元,位於歷史最高位。其中,活期存款超過16兆元,定期存款超過27兆元,顯示出存款定期化的趨勢。


過去10年來,中國居民儲蓄實現加速度增長,分別於2003年9月、2008年8月、2010年12月和2013年1月突破10兆元、20兆元、30兆元和40兆元大關,且每突破一個10兆元大關所用時間不斷縮短。

特別是最近5年來居民儲蓄增速明顯加快,目前已較2008年8月的20兆元規模翻了1倍還多。與之相伴的,是其間持續了24個月的負利率現象。

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儲蓄金額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人均儲蓄最多的國家,中國人均居民儲蓄已經超過3萬元。相應的,中國也是目前全球儲蓄率最高的國家,目前居民儲蓄率已超過50%,遠遠超過世界平均水平。

中國居民儲蓄已突破43兆元,且仍在繼續攀升。如此高的儲蓄規模在世界範圍實屬罕見。

巨額的居民儲蓄,意味著中國金融機構有充裕的信貸資金支持經濟發展。但讓人無奈的是,一些金融機構依靠較低利率的存款,在獲得巨額存貸款利差收入的同時,不斷將資金投向高利領域,使大量資金流向壟斷行業和泡沫產業,客觀上造成了資金脫「實」向「虛」,導致中小微實體企業融資難融資貴。

居民儲蓄是百姓生活所必需的家庭財富,同時也是社會建設所依靠的金融資源。儲蓄能否發揮正能量,資金流向極為重要。把巨量儲蓄用好用活用紮實,讓儲蓄資金進入應該去的地方,這在當前中國經濟放緩的背景下,意義越發凸顯。

讓居民儲蓄「活」起來,就是要讓銀行資金更多進到實體經濟而不是虛擬經濟,更多進到戰略性新興產業而不是落後產能,更多地進到「三農」、小微企業等薄弱領域,而不是房地產等泡沫經濟。總之要用到既穩增長、又調結構,既利當前、又利長遠的領域去,杜絕金融走上脫「實」向「虛」、靠錢生錢之路。

讓居民儲蓄「活」起來,就要引導資金更多流到消費領域中去。經濟學家把居民在銀行的儲蓄存款形象地比喻為「籠中老虎」,按照這一表述的應有之義,老虎理應回歸山林。經濟學家認為,銀行儲蓄只有回到消費市場,才能真正拉動內需,進而增強一國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當然,這需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增加居民收入,提升對未來的樂觀預期,讓百姓消費少些「後顧之憂」。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