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中國有能力應對經濟挑戰 今年GDP或增長7.75%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7日表示,中國有能力經受住目前國內外出現的經濟挑戰和衝擊,儘管上半年有小幅放緩,但中國經濟今年仍將增長7.75%左右。
中新網報導,IMF當日公佈了近期與中國完成的「2013年第4條磋商討論」的報告。IMF認為,儘管上半年中國經濟有所放緩,但中國旺盛的內需將抵消外部環境的持續疲軟。同時,中國通脹持續下降,並且,由於很多經濟部門居高不下的投資造成產能過剩,通脹在今明兩年將繼續得到控制,在3%左右。
報告還指出,為實現今年的增長目標,中國宏觀經濟政策一直保持寬鬆。總體財政赤字可能保持在GDP的2%左右,與去年大致相當。全社會融資的強勁增長將支援中國經濟下半年的小幅加快。
報告稱,IMF執董們對中國經濟持續強勁增長和通脹趨緩表示歡迎。但執董們提出,由於金融、財政和房地產部門的國內脆弱性不斷積累,增長前景不容樂觀。同時,歐元區和主要先進經濟體形勢變化的潛在溢出效應仍然帶來外部風險。執董們認為中國有能力經受住衝擊,但認為,進一步逐步加強政策緩衝是可取的。
IMF執董們強調,中國朝著更加依賴消費、更具包容性和有利於環境的新增長模式轉型的至關重要。他們歡迎中國為此採取的改革戰略,具體途徑是緩解風險、重新平衡增長和解決收入不平等問題,從而確保中國對全球增長作出重大貢獻。
關於人民幣匯率,報告稱,截至6月的過去一年裏,人民幣對美元升值1.5%,以實際有效匯率衡量,升值約6%。注意到IMF工作人員關於人民幣仍然被中度低估的評估,IMF執董們認為,更加市場化的匯率體系將促進內部和外部進一步重新平衡。他們對當局克制外匯干預、從而讓市場力量在匯率決定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的政策表示支援。
報告還透露,截至今年3月底,中國國際儲備增加到3.44兆美元(2012年年底為3.31兆美元)。報告稱,去年,中國經常賬戶順差略有上升,從2011年不足GDP的2%升至2.25%。儘管如此,中國在外部再平衡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目前經常賬戶順差佔GDP的比重不到2007年危機前最高水準的1/4。
IMF在報告中說:「相比之下,內部失衡仍然嚴重。中國國民賬戶數據顯示,去年固定資本形成總額佔GDP的比重進一步升高,而私人消費比重基本不變,這說明向消費拉動型增長道路的關鍵性轉型任重道遠。目前的首要工作仍然是加快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這也體現在新一屆政府最近宣佈出台的政策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