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愈高賺愈多?低報酬顯示股市該是時候修正了
鉅亨網編譯呂佩憶 綜合外電
分析師認為,股市應該要跌25%才是健康的表現,對投資人來說也較有利。(圖:AFP)
美股今年以來屢創新高,雖然漲愈高愈心驚,卻有更多投資人與分析師反而更看好未來的漲勢,大喊 20 年牛市的大有人在。但是有分析師卻認為,股市應該要跌 25% 才是健康的表現,對投資人來說也較有利。
根據《華爾街日報》道瓊工業指數今年來已 23 度收在新高點。標普 500 指數上週四再創新高,為今年第 41 度創歷史新高。雖然已經有投資的人看到豐富的報酬,但是股市價值已過高,因此預期報酬也就偏低。想一想未來 10 年的投資,不論是獲利再投資、儲蓄或從投資組合中轉移,報酬都不如從 2009 年股市谷底時開始投資來得好。
《MarketWatch》的分析師指出,股價太高對投資人來說未必是件好事。目前標準普爾 500 指數的殖利率為 2%。直到 2014 年中以來的 10 年內,標普的每股盈餘平均年成長 6.3%,遠高於名目 GDP 的成長率 3.6%。
但除此之外,還有三個主要的理由,投資人應該擔心未來 10 年盈餘成長減緩。
首先,最近的漲勢是受到獲利上揚所帶動。企業稅後獲利由 2004 年中 GDP 的 7.9% 升至 2014 年初的 10.6%。若不是這個增幅,標普的盈餘成長就會落後 GDP 增幅。
如果獲利仍為 GDP 的 10.6% 而不是 7.9%,投資人也開心不到哪裡去,因為企業獲利成長速度不會比經濟成長快。為什麼呢?這是第二個理由。
第二,經濟成長可能令人失望。過去 50 年來,美國經濟扣除通膨後的3%增幅,有半數是來自工作人口增加,半數來自生產力成長。但是根據勞動統計局的資料,1992~2002 年的勞動力成長為 1.2%、2002~2012年 為 0.7%、2012~2022 則可能只有 0.5%,隨著新勞動人口進入市場的速度僅略高於嬰兒潮退休的速度,勞動力成長愈來愈緩慢。
此外,美國家庭已無法再像以前一樣自由的花錢。有些家庭是因為失業,有些是因為低薪,或是因為負債沉重而無法隨心所欲的花錢。這也是拖累經濟成長的原因之一。
第三個令人憂心的原因是,美國企業過去 10 年來回購的股份和發行的新股一樣多。這是不尋常的情況,可能不會持續下去。歷史上看來,由於新公司的成立以及現有企業發行新股,投資人的獲利一年減少 2 個百分點。
如果樂觀一點的假設企業的稅後獲利維持在 GDP 的 10.6%,則名目 GDP 和整體企業獲利年成長為 5%,且因為企業回購股份和發行股份的速度一樣快,則企業每股盈餘成長 5%。
但上述情況只是「如果」。考量經季節性調整後的本益比,過去 50 年來平均為 19.6 倍,過去 100 年來為 16.6 倍。但是現在的本益比水準約為 25.3 倍,顯示股市估值長期以來過高。所以,如果股市不跌而維持在目前的水準,投資人就看不到高報酬。
最後,分析師指出股市應該要下跌 25%。這樣的跌幅能使市值更合理,以避免投資人高額投入卻只得到低報酬。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