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中國6月出口遜預期 下半年挑戰多 全年達7.5%目標有難度

鉅亨網新聞中心


图片说明 
中國6月份進出口及貿易順差3個數字均低於市場預期。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中國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中國6月份出口同比增長7.2%,進口增長5.5%,當月貿易順差316億美元,3個數字均低於市場預期;按人民幣計算的上半年進出口同比下降0.9%。中國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稱,預計下半年仍面臨諸多不利條件,要完成全年7.5%外貿增長目標十分艱巨。下半年要留意「轉、回、弱、摩」4個因素。


香港《文匯報》報導,中國海關總署昨公布,6月出口按年增長7.2%,低於市場預期的增長10.6%;進口按年增長5.5%,同樣低於市場預期的增長5.8%;6月貿易順差316億美元,亦低於市場預期的350億美元。

2014年上半年看,中國進出口總值2.02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2%;其中出口10,618.63億美元,增長0.9%,進口9,589.98億美元,增長1.5%,貿易順差收窄4.4%至1,028.6億美元。倘按人民幣口徑計算,上半年進出口總值12.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0.9%。其中出口6.5萬億元,降1.2%;進口5.9萬億元,減少0.6%;貿易順差6,306.1億元,收窄6.5%。

鄭躍聲指出,近年來世界經濟形勢依然複雜,而外貿形勢亦依然嚴峻複雜,雖然預計下半年形勢明顯好於上半年,但「要完成全年7.5%的預期增長目標,任務還是十分艱巨的」。首先,第1季中國紡織品等7大類勞動密集型商品在美國市場的份額下降了0.6個百分點至44.4%;在歐盟和日本的市場份額分別下滑了0.9和2.4個百分點,分別為41.2%和58.2%。但與此同時,越南、墨西哥、印度、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等國的同類產品在歐美市場都錄得上升。要留意傳統製造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商品,向東南亞等周邊國家的轉移正在加快。

其次,部分發達國家為振興本國經濟、擴大就業而促進製造業回流其國內,對外投資在降溫。第三,中國人工等生產成本要素持續提升,削弱了出口產品的競爭力;此外,傳統產業競爭優勢也不斷削弱。最後,是貿易摩擦的加劇抑制了出口空間的進一步擴大。

另外,鄭躍聲說,今年以來全球大宗商品出現了供過於求的現象,鐵礦石、煤、銅、大豆等主要能源、資源產品價格下跌,上半年中國進口價格累計下跌2.4%,儘管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利於改善中國貿易條件,但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當期的進口值。估計這種態勢下半年會持續,對按貿易值統計的進口會有一定影響。 

昨日公布的中國6月出口數據低於預期,而上半年進出口總值更比去年同期下降0.9%。對此,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白明表示,由於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同時制約外貿的發展,料下半年外貿形勢十分嚴峻。認為央行應當多出措施,鼓勵支持外貿的發展。

白明指,上半年勞動密集型7大類產品外貿增長僅增長1.2%,因此要完成全年7.5%外貿增長目標非常艱巨。外部因素方面,首先是韓國、台灣在高端產業方面擋住中國大陸,在IT行業的出口遠遠高於大陸;另一方面,越南、孟加拉國在低端產業擠壓中國。越南上一年度出口增長10.2%。孟加拉國是世界上服裝第二大出口國,上一個財政年增長10%以上;其次,貿易摩擦的壓力過大,加劇抑制了出口。

而內部因素方面,人工等生產成本要素的持續提升,削弱了出口競爭力。今年上半年10多個省市相繼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漲幅約14%,搶走了一部分競爭優勢。此外,出口企業在融資、土地、原材料等經營成本持續上升,資源的約束也在不斷地加大,環境的約束也越來越嚴格,傳統產業競爭優勢有不斷削弱的趨勢。

因此,「歐美國家的經濟好轉並沒有拉動中國外貿的發展,相反卻帶動了中國周邊的國家的出口。」他說。此外,人民幣貶值雖然緩解了一部分外貿出口壓力,但很多企業僅僅在維持,並沒有發展。 「外匯的優勢下半年不明確,時間長了,就會形成外資流出,弊大於利」。

白明認為央行應多出措施支持外貿。「央行目前主要集中在『小三』和『高棚』上,『小三』即小微企業和三農企業,『高棚』即高鐵和棚戶區改造。央行應重視外貿方面,多出些措施。」而「高技術出口應當是鼓勵的方向」。

《星島日報》報導,針對中國6月出口遜預期,信銀國際首席經濟師兼總經理廖群表示,中國出口正逐漸反彈,但力度較市場預期弱,主要因去年同期的虛假貿易導致基數上升,影響今年中國出口表現。倘若撇除虛假貿易影響,期內出口增長應達6%至7%。另外,受惠全球經濟復甦,中國出口下半年增長有望達10%。

图片说明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