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印度探測器成功入火星軌道 亞洲首國 經費僅美國11%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9-25 10:40

图片说明 
搭載「曼加里安」火星軌道探測器的火箭,去年11月5日於印度東部斯里赫里戈達島發射升空。

图片说明 
莫迪在班加羅爾總部見證過程,恭賀科學家。
圖片來源:新華社/香港文匯報

印度火星探測器「曼加里安」號經過324天的旅程後,昨(24)日成功進入火星軌道,成為繼美國、前蘇聯及歐盟後另一個及亞洲首個成功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的國家,也是第一個首次發射便成功的國家。印度總理莫迪形容該國初次探索火星即告成功,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曼加里安」號上搭載的440牛頓推力主引擎及其餘8個輔助推進器,於印度時間昨晨7時30分(香港時間昨晨10時)點火,24分鐘後成功把探測器推入火星軌道。莫迪親身在印度外太空研究組織(ISRO)班加羅爾總部見證過程,確認探測器順利入軌後,在場人士即歡呼喝采。莫迪隨後祝賀科學家,並讚揚印度人敢於創新的精神使該國完成壯舉,又表示將擴充該國太空計劃。

「曼加里安」號探測計劃耗資僅45億盧比(約5.7億港元),重1350公斤,搭載相機、影像攝譜儀、甲烷探測器等5項儀器,將在距離火星表面500公里的軌道上進行為期約6個月的探測任務,包括測量火星大氣層甲烷濃度,有助科學家評估火星上存在生物的可能性。「曼加里安」號也會觀察火星表面,但不會登陸。

印度1960年代開始太空計劃,1974年核試引起西方制裁後,印度開始開發國產火箭,至今已先後發射40枚人造衛星。當局期望今次火星探測任務的成功,能增加印度在太空市場的競爭力,與中國等新興太空國家競爭。

火星探索任務的難度極高,歷來同類任務的失敗率接近6成,亞洲國家此前的探索任務更無一成功。日本1998年發射「希望」號飛船,5年間多次引導其進入火星軌道皆不成功,於2003年底宣告失敗。中國2011年與俄羅斯「福布斯-土壤」計劃合作,發射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但火箭未能離開地球軌道,於南太平洋墜毀。

連同「曼加里安」和日前進入軌道的美國「火星大氣與揮發演化」(MAVEN)探測器在內,目前總共有7個探測器在火星軌道運作,是歷來最多,當中美國佔5個,1個屬歐洲,1個屬於印度。

「曼加里安」號火星探測計劃的整個成本只需45億盧比(約5.7億港元),是同一時間抵達火星軌道的美國「火星大氣與揮發演化」(MAVEN)計劃的11%。印度總理莫迪曾自豪地說,「曼加里安」號的成本比拍攝好萊塢電影《引力邊緣》還要便宜。

印度太空計劃通常利用原有技術基礎進行開發,節省研究時間及資金。當局也盡力減少探測器重量,令較小型火箭引擎也能推動,減低燃料費用,「曼加里安」號便僅搭載5項儀器。此外,印度薪酬水平遠低於歐美,如印度外太空研究組織(ISRO)中級科學家月薪僅10萬盧比(約1.3萬港元),亦是「曼加里安」號造價便宜的原因。

由於印度貧窮問題嚴重,斥巨資於太空計劃將帶來龐大輿論壓力,故政府的太空撥款一直有限。當地每年的太空開發經費約12億美元(約93億港元),美國太空總署(NASA)單是今年頭9個月已獲175億美元(約1,356億港元)預算。

印度學者萊萊稱,太空經費捉襟見肘,必須全力節約成本,方能完成各項太空任務。分析指,印度太空服務價廉物美,將有助吸引私人企業及外國政府捨棄歐美等發達國家,轉而委託印度發射各種人造衛星及火箭,令該國可在總值3000億美元(約2.3兆港元)的太空市場分一杯羹。

印度是繼美國、俄羅斯和歐盟之後,第4個成功遠征火星的國家,亦是亞洲首個成功執行火星任務的國家。日本在1999年、中國在2011年執行的火星任務都失敗。

鉅亨號貼文

看更多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