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連續10年成越南第一大貿易夥伴國 中企走出去的橋頭堡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6-02 13:20
自2004年起,中國已經連續10年成為越南第一大貿易夥伴。目前,中國是越南最大的進口國,佔到其進口總額的1/3;中國還是越南出口的第4大國,佔其出口總額的10%。據中國海關統計,2013年,中越雙邊貿易額達到654.8億美元,同比增長30%。
據中新網援引《中國經濟週刊》報導,從2000年左右開始,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國際大背景下,中國企業界也興起了「走出去」的熱潮。當時,越南政府也推出了吸引外資的一些優惠政策。於是,2003年前後,中國企業選擇到越南投資,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越南的低勞動力成本更是吸引了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眾多外國企業。
2007年越南正式加入WTO,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在此背景下,越南對外資優惠政策陸續出台,加之勞動力成本低廉等因素,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越南,被視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橋頭堡」。有媒體統計,2007年前後,有400多家中國企業進入越南淘金。
雲南人胡欣在越南河內投資經營了一家集生產、銷售為一體的醫藥企業。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越南辦工廠有很多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就是勞動力成本很低。「中國工人一天工作8小時,其月工資最低為2000-3000元,越南工人工作時間為8小時的,工資在1000元左右;越南勞動法沒有規定不許工作12小時,我們的工廠施行的是12小時工作制,工人的工資為1500元左右。」
越南的工業原料比中國便宜很多,酒精、煤炭、水等也比國內便宜;而且越南的環保評級規定也很少,這吸引了很多生產光電產品的外國企業,但環評低標準導致了嚴重的重金屬污染。
不過,在胡欣看來,越南適合生產企業發展,不適合高科技企業,因為越南的科研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很弱。
2014年5月16日,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執行理事長許寧寧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勞動力成本低廉、對外資的優惠政策以及正在進行中的包括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在內的一系列貿易談判,這些都是越南吸引外資的重要原因。」
有公開資料統計稱,截至2013年3月底,中國對越南投資有效項目899個,合同總額47.1億美元,在101個對越南投資的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13位。投資主要集中在加工製造業、建築建設等行業。
越南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4月20日,今年越南共吸收外國直接投資32.28億美元,其中來自中國、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的佔18.5%。另據《越南投資評論》3月16日報導,截至2014年2月20日,越南累計共有外商直接投資(FDI)項目16053個,註冊資本總額2347億美元。其中日本、新加坡和南韓位居前3。中國位居第9,共投資998個項目,註冊資本總額72.9億美元。(接下頁)
[NT:PAGE=$]
目前,有多少家中國企業在越南投資,並沒有官方統計。《中國經濟週刊》特選取中國越南商會113家會員名錄為樣本,梳理中國企業在越南的投資脈絡。
113家中國企業中,可查詢到在越南投資設廠時間的有67家。其中,上世紀90年代到越南投資的中國企業有12家,主要從事工程承包業務等,如中國建材國際越南公司(1990年)、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越南辦事處(上世紀90年代)等。
2000年到2003年,中國企業到越南投資出現第一次明顯增長,其間,有10家企業進入越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越南吸引了更多外國企業前往投資。
2008年,全球經濟遭遇金融危機「寒流」,這迫使很多國家的企業選擇轉向東南亞地區投資建廠。對於中國企業來說,不僅面臨金融危機造成國際購買力下降的難題,同時人民幣升值一方面影響外資到中國採購原材料,一方面又影響中國製成品出口。此時,對於中國的中小企業來說,開展海外投資,實現當地生產、當地銷售是被迫選擇。這一方面可以避免人民幣兌美元升值的出口劣勢;另一方面,有競爭力的產品直接到國外銷售可以降低出口成本,繞開貿易壁壘。
113家中國企業中,在越南投資最多的是工程承包類企業(26家)、除此之外,機械製造(11家)、金屬冶煉(9家)、建築材料(7家)也是中企在越南投資的熱點。
中國企業於1992年進入越南工程承包市場,經過多年經營,「中國建築」已經在越南逐漸形成品牌效應,很多由中方承建的項目獲得各方好評,越南已成為中國在東南亞最大的工程承包市場。
據媒體報導,2008年,中國在越南新簽工程承包、勞務合作、設計諮詢合同1685份,合同額30.85億美元,完成營業額19.82億美元。中國企業在越南水電、火電、水泥、化工等領域具備一定競爭優勢。截至2009年12月底,中國在越南的工程承包合同額為154.2億美元,營業額75.17億美元。
因為勞動力成本等優勢,越南近年來也成為家用電器(3家)等產業的投資熱點。根據越南2007年加入WTO時的承諾,電視、空調、洗衣機等家用電器進口關稅在3~5年內將降至25%。但如果在越南本地生產銷售的話,就是零關稅。
在越南政府諸多利好的刺激下,中國的TCL(1999年)、美的(2007年)、蘇泊爾(2008年)和日韓的三星、三洋、東芝、LG、友達、松下、夏普等家電企業均先後在越南投資設廠。
目前,家電已經成為中國企業在越南的一張名片。據悉,2013年越南小家電行業增長率為22%。吹風機、電熨斗、電磁爐等中國小家電產品物美價廉,廣受越南消費者的青睞。
在113家企業中還有4家摩托車製造企業:力帆越南摩托車製造聯營公司(2002年)、優耐特摩托車公司(2001年)、宗申電機製造公司(2004年)、重慶越南東本工業製造有限責任公司(2000年)。
從1999年開始,中國摩托車開始進入越南市場。當時中國摩托車以比南韓車低700美元,比日本車低1200-1500美元的價格優勢成為越南市場的「武林霸主」,市場佔有率一度達到了80%。一時間,隆鑫、力帆、宗申、嘉陵等中國企業生產的摩托車充斥了大街小巷,從城市到農村,廣受越南消費者歡迎。
然而,也許是錢賺得太容易了,隨後,許多中國企業變得急功近利、自相殘殺。據媒體報導,為爭奪客戶,中國企業內部互相壓價,惡性競爭,導致市場混亂。越南客戶則趁機挑動價格戰,一時間摩托車配件的價格直線下降,由原來的530-550美元/套降到後來的400-450美元/套,有的公司甚至降到300-350美元/套,已經是虧本出口。2003年前後,在越南的中國摩托車企業被日本品牌搶去了頭把交椅。(接下頁)
[NT:PAGE=$]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中國企業不斷加大對越南投資中第三產業的比重,包括運輸(8家)、餐飲(7家)、銀行(4家)、通訊電信(4家)、 醫藥(2家)等行業都有投資,中國企業的投資方向正在向服務業不斷延伸。
其中,通訊行業表現不俗。2004年2月,中興通訊和越南鐵路總公司就建設越南鐵路通信網項目簽訂框架協議,這是中國通信設備製造企業首次大規模進入越南市場。2010年8月,華為在越南的第一個樣品展示店開張;截至當年5月,華為在越南市場銷售的移動寬頻設備已逾1億個。
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內分行(2009年)、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胡志明市分行(2011年)、中國農業銀行河內代表處(2012年),近年來也先後開始在越南開展金融服務業務。這為中資企業在越南的貸款需求、信貸支援,提供了跨境金融服務。
不過,有多位企業主在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時表示,越南的勞資關係其實一直都很緊張,這並不僅限於中資企業。
根據越南中央經濟管理研究院2010年3月完成的調查報告,越南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比市場工資水準低20%,比東南亞地區其他國家低40%,只能夠滿足工人生活需要的60-65%。在這種情況下,越南的物價卻不斷上漲,2010年CPI增幅高達20%。2013年,越南通貨膨脹有所緩解,CPI為10年來最低,增幅為6.04%。但是CPI增幅高於GDP增幅一個百分點。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後,一些外資撤離,越南經濟長期不好,一直沒有復甦,老百姓對政府怨聲載道。
據媒體報導,由於工資低,有些工人因生活壓力而偷竊公司財物,這樣的惡劣現象屢禁不止,難以防範,給企業造成較大困擾。而此問題因涉及個人自尊,極為敏感,處理不當極容易導致勞資衝突。
早在2007年8月,隸屬於越南總工會的越南工人和工會研究院公佈的《外資企業勞動關係的調查報告》指出,「在發生勞資糾紛時,他們(工人)易於盲動,不計後果,不為企業著想,隨去隨來,隨時生事,好群聚起鬨。」
這種勞資衝突造成的罷工經常出現。根據越南總工會2010年3月發表的勞資關係報告,從1995年到2010年,越南共發生工人罷工近4000起,呈現逐年增長的特點。這些罷工72%發生在外資企業,80%的罷工集中在南方重點經濟區,而越南南方恰是此次越南打砸搶燒暴力活動最先爆發的地區。
國際知名管理諮詢公司Strategy&(原博斯公司)高級顧問單小虎告訴《中國經濟週刊》:他們服務的企業中就有在越南投資的中國企業,此次事件後客戶大多要求作出風險分析報告,特別是對於投資建廠的項目,一般會選擇在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中信保)投保來降低海外投資可能存在的風險。
「所有走出去的對外投資都會有風險,而且風險還處於時時變動的動態過程之中。中信保2005年發佈了首份《國家風險分析報告》,將國家風險分為1-9級,9級為風險最大的國家,其中,越南、菲律賓等的評級為6,屬於風險中等的國家。此次越南事件後,在最新的國家風險分析報告中有可能會上調越南的風險級別。」單小虎說,越南事件後,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首先要注意持續跟蹤風險;第二做好本地化風險管理,要把本地員工請進來,甚至要和當地政府捆綁,和當地政府以及中國駐當地使館緊密聯繫,不孤立和隔絕自己,保持溝通暢通。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