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躲得過“失去的十年”嗎?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5-21 08:45
中國經濟躲得過日本式“失去的十年”嗎?
最近,拿過去的日本經濟與今天的中國經濟進行比較,似乎成為一種時尚。例如國內外的一些經濟學家紛紛發表報告,警示中國如果不能成功處理“影子銀行”以及房地產泡沫等問題的話,重蹈日本經濟“失去的十年”在所難免。
這可能是一個過分簡單的結論,但到目前為止,這一結論似乎都得到了驗證。中國經濟正在邁入日本式“失去的十年”。當然,這種說法能否站得住腳,主要應該拿事實與數據說話。
回過頭看,20世紀80年代的日本與當今中國之間的驚人相似之處就是債務水平。1989年,日本私人信貸總規模大約是GDP的200%。現在,中國的債務比率也大致相當。
另一個並沒有引起太多關注的重要因素是,貨幣升值和出口競爭力的下降。這現在是中國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正如25年前的日本一樣。
其實,當初壓垮日本經濟的仍是房地產熱。1985年到1988年日本樓市崩盤前之間,東京的住宅用地價格漲至原來的3倍。當許多房屋投機者通過信貸融資的時候,金融市場卻冷卻了。
但是,日本允許銀行隱藏它們的問題直至2004年,直到時任日本首相的小泉純一郎才將問題清理干凈。
現在,中國也面臨著類似的困境。據2013年9月國家審計署公布的數字顯示,中國地方政府的借款規模在2.4萬億到2.9萬億元之間,並將逐漸升值的土地當作抵押品。一方面,監管機構希望打擊房地產市場進一步的投機交易。另一方面,戳破泡沫又將對經濟產生不利影響。
這不禁讓我們聯想到今年3月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組織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部分經濟學家提出的觀點。該論壇聚集了有影響力的外國人士和中國高級官員,其背景論文中有一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經濟學家撰寫的文章,題為“十年展望:潛在增長率下降以及新增長階段的開始”。
文章認為,中國將從2000年到2010年10%以上的年均增長率,下降到2018年到2022年6.5%的年均增長率。這種下降與2010年第二季度以來的經濟放緩趨勢是一致的。為了更加精確地分析中國經濟前景,作者采用了一個經濟模型。
最令人吃驚的結果是,經濟的長期趨勢將顛倒。2011年固定資產投資占GDP的比重增加至49%,但預計將在2022年降至42%。與此同時,預計2022年消費占GDP的比重將會從48%上升至56%。
這雖然讓人難以置信,但它又是客觀存在的。中國長期表現優越的經濟體沒能把握好不可避免的放緩,這樣的例子不難列舉。一個明顯的相似點是房地產市場的繁榮程度。在當時的日本和如今的中國,房地產行業的信貸增速都高於GDP的增速,經濟活動都過熱,銀行也都是大舉放貸。
如此看來,中國房地產市場可能是全球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如果中國真的面對類似於日本的情形,一個可供借鑒的教訓可能就是,當銀行只想著如何修復資產負債狀況的時候,事實證明降息的效果會有所減弱。
不過,我們現在更為關心的是,中國經濟躲得過日本式“失去的十年”嗎?也許有人會說,中國可以避免這種命運,部分原因是它依然有很大的增長潛力。但出現意外的可能性也很大。中國經濟現今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它能否從日本所經歷過的危機中吸取教訓。
金融大鱷索羅斯認為,中國可能躲不過“失去的十年”,更不可能在經濟放緩的過程中“全身而退”。中國正在面對的問題,除非出現更為重大的改變,不然將會導致長期的經濟增長停滯。日本就在嘗試擺脫持續25年的經濟增長停滯,而中國正在步入相同的境地。
如果中國一旦走上日本的老路,其經濟將很快進入下行頻道,屆時,問題將暴露而不好收拾。日本經濟其后經歷的是“失去的十年”甚至“失去的二十年”,對日本經濟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但日本作為發達國家是肥了才停止長膘的,而中國呢,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且正在解決許多國民的溫飽問題,因而不可能沒有肥就停止長膘。(BWCHINESE中文網)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