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北京的人口承載力有多大?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5-21 08:45


也許人們應該換換腦筋,徹底放下“大城市恐懼症”了。

在城市化問題上,我們對大城市化的恐懼也一直派生出許多荒謬的理論。最典型的就是所謂“城市人口承載力”研究。


由於研究者先入為主和缺乏獨立的立場、加上自身知識與視野的局限,總是有意無意地低估了技術、制度創新和管理手段進步對城市人口容納力、國家人口承載力的動態影響,更忽視了市場機制本身對人口流動、人口增長的重大調節作用。

因此,這些研究對特定區域人口極限容納力的估計很快被現實發展所突破。

前面我們已經談到過,北京市“十五”和“十一五”規劃都在試圖以“人口承載力”和“水資源承載能力”為由,試圖將每年凈增人口控制在20萬人以內,但實際結果卻是十年間平均每年凈增80萬人。

北京從20世紀80年代提出城市人口承載力問題,到現在北京實際人口遠遠超過“承載力”的標準,並且打著承載力的旗號阻止移民、阻止戶籍和高考制度改革、限制一系列小到買車買房、大到戶籍和高考等新移民權利,但人們還是源源不斷地涌進來,而且這些人在北京活得更好了而不是更差了,原有北京戶口的人也是生活得更好了而不是更差了。

他們中的不少人甚至在拆遷征地中獲得巨額補償,一夜之間成為百萬千萬富翁。而小地方的人們,流汗流淚流血也爭不來幾塊錢拆遷補償,更別指望一夜暴富。不是北京的政府當局格外慷慨仁慈,而是小地方沒有外來人口買單,征地拆遷在招商引資背景下還要補貼工業用地。
“城市人口承載力”的相關理論研究和決策,應當被視為當代中國城市化過程中最大的失誤。

“城市人口承載力極限”的理論和決策,一再被現實的人口增長所突破,而且,城市本身的“容量”仍在不斷增加,這個最簡單的事實本身,即以說明這個理論和決策已經不斷被現實所證偽,從本質上已經成為徹頭徹尾的偽科學。

我們都知道,人類生存發展所需的大部分資源,都可以隨著人口的流動而流動。盡管這些年主張控制大城市人口的人們找出了一個最不容易流動的資源——水資源來為大城市控制人口理論強詞奪理,但這個理由仍然是“為賦新辭強說愁”,牽強附會而已。

首先,北京並不是一座天生缺水的城市。新中國成立之初,也就是20世紀50年代,北京最頭疼的不是缺水,而是洪水威脅。因此治理思路一開始就偏重工程治理辦法,忽視恢復生態環境、利用森林植被保持水土。結果是大建水庫,增加了中上游的蒸發量。對於整個流域來說,水資源就減少了。還有就是河道扯直和硬化,不僅使河水一瀉千里,而且蒸發量也加大,還破壞了流域生態和水質。通過恢復流域生態,有效水資源乃至整個區域的生態環境是完全有好轉可能的。

其次,是城市人口對水資源的數量要求很低,北京現有水資源利用效率也極低。北京2010年城市總用水量是一年34.5億立方米。工業用水高峰時是10億立方米,現在是5億立方米,工業用水節約了一半。農業用水從高峰時30.8億立方米減少到12億立方米。雖然農業用水絕對量下降了很多,但仍占全市總用水量的34.8%,但是它所創造的產值,不到全市GDP的2.4%。

如果水價大幅上漲,按照比較成本計算的農業生產對北京市GDP的貢獻將是負的。

因此,減少農民、減少農業,將對北京的水資源構成極大利好。2011年2月,北京市農委相關負責人透露,預計在幾年或更長時間,北京市現有的近270萬農民當中,上百萬農民將變成正式的城里人,享受城鎮均等化的公共服務和福利。

百萬農民成為市民,如果他們全部脫離農業,或者退耕還林,農民不再以農業為生而以林業為生,每年將直接節約出4.44億立方米水資源。這是個什么概念?北京生活用水十年前是13億立方米,現在是14.7億立方米,這十年間城市人口凈增800萬。

也就是說,增加800萬人每年才增加生活用水1.7億立方米,人均58升/日,包括了桑拿、娛樂、酒店、餐飲、學校、醫院等人均分攤,甚至有可能包括新增綠地等的分攤。如果按照這個比例,僅節約出來的水資源,就可以使北京再容納2091萬人。如果農業用地林業化以后,還會為北京涵養、“生產”出更多更好的水資源。也就是說,只要我們的聰明智慧用對地方,北京現在是2200多萬人口,再增加兩三千萬甚至更多人口,根本沒有任何問題。

思路決定出路。這么一算賬,也許人們應該換換腦筋,徹底放下“大城市恐懼症”了。北京市“十五”期間,人均綜合用水量由同期330立方米下降到245立方米。但是人們的生活質量更高了而不是更糟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城市中水利用率的提高,人均用水量會相應降低。比如城市綠化、抽水馬桶等衛生設施全部采用中水等。因此,“水資源承載力局限”之類,也許是我們人類自我預設的一個畫地為牢的思維陷阱。

再次,說“北京承載力過高”是指主城區過高還是整個北京市?主城區存在人口過密的問題,可是對1.68萬平方公里的北京行政轄區而言,北京人口密度與世界上很多同等類型的城市相比並不高。

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人口的增長和人口的聚集。過去兩百年間,人口的爆炸帶來了人類生活水平的巨大提高。誠如易富賢所言,過去人類大多數的戰爭是為了爭奪現有資源,但今後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賴新的資源的開發,而不是競爭現有資源。而人力資源已經成為科技進步最重要的必要條件。

如果按照“城市人口承載力極限”的理論,中國的香港、美國的拉斯維加斯這兩座城市,乃至於日本和以色列這兩個資源嚴重匱乏的國家,根本就不適合人類生存。但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這兩座城市、這兩個國家,卻無一例外是今天世界上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尤其是拉斯維加斯這座沙漠之城,更是窺一斑而知全豹,讓人嘆為觀止的同時,更看出“城市人口承載力極限”理論的極度荒謬。

拉斯維加斯以及克拉克郡的居民人口超過150萬人,每年人口的增長率為4%,平均每個月有5000人移居到此地。拉斯維加斯是全美國發展最快的城市,市區道路以及公共設施已經跟不上人口的增長速度,官方預計在2012年拉斯維加斯和克拉克郡的居民人口超過200萬人。

物質不滅,能量守恒,世界上的資源永遠不會枯竭,關鍵是怎樣才能合理有效地循環利用。技術、制度創新和管理手段進步可以大幅度提高城市人口的承載力,否則難以解釋美國拉斯維加斯和以色列這兩個資源嚴重匱乏、根本就不適合人類生存的不毛之地,卻發展成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本文作者為童大煥,新著《窮思維 富思維》(BWCHINESE中文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