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投資雷達
基金
於傑克森霍爾舉辦的全球央行年會落幕後,市場立即押注九月降息機率大幅攀升,美股同步大漲。到底鮑爾在會上說了什麼讓市場如此振奮?而未來股市的走勢,又將如何發展?1. 鮑爾說了什麼?聯準會主席鮑爾指出,美國經濟在關稅上升與移民政策收緊的環境下展現韌性,但風險平衡已開始轉移,從原本擔心通膨過熱,轉為同時也要顧慮就業惡化,讓政策判斷更困難:勞動市場雖接近平衡,但就業增速明顯放緩,顯示就業面臨下行風險;通膨仍偏高,部分來自關稅推升商品價格,顯示通膨風險偏上行。
基金
近期美國科技股出現大幅回調,市場普遍將矛頭指向麻省理工學院(MIT)發布的一份生成式 AI 研究報告。報告指出,企業導入生成式 AI 的實際成效遠低於預期。讓原本被視為下一波生產力革命的 AI 遭遇現實撞牆,這份報告無異於在市場熱情上澆了一盆冷水。
基金
你有注意到嗎?最近越來越多資金流向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由於對市場預期美元將走弱,加上 AI 概念股估值偏高,資金開始尋找具替代性的投資標的,因此轉向具高收益回報的新興市場債券。這類債券即使在美元貶值時,也能帶來實際收益,且又與美國市場的連動度相對較低,殖利率更高於美國公債。
基金
過去,滿足配息需求的首選通常是穩定的債券型或平衡型基金。但如今,市場已不再僅限於這些選項,連股票型基金也開始加入配息功能,甚至推出了強調高配息的股票型基金。這類基金號稱不僅能提供穩定的現金流,還能有助於資本增值,同時享有資本利得與配息雙重收益。
基金
手握大筆現金卻拿不定主意,是所有人都碰過的兩難。過去的回測顯示,從 1950 年到 2025 年,只要把資金投入美國股市並「至少放滿十年」,大多數情況都能獲得不錯的成果。然而,究竟應該一次到位,還是分次慢慢進場?1. 任意月份進場:長期向上,單筆平均報酬最高過去的回測顯示,若隨機選擇任何一個月份把資金全數投入並持有十年,平均報酬率大約落在 202%。
基金
近年來,投資市場不再只有傳統的共同基金與近年盛行的 ETF,更出現了結合兩者特色的主動式 ETF。選擇變多雖然帶來更多機會,但也讓許多投資人陷入「到底該選哪一種?」的迷惘。究竟主動式 ETF 是什麼?它與主動式基金及被動式 ETF 有何不同?該如何挑選最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1. 三種產品的異同點為何?主動式基金(共同基金)是由專業基金經理人主動選股與配置資產,目標是爭取超越市場平均表現。
基金
美股屢創新高,不少人心中湧現「高點恐懼」,擔心進場風險過大。然而,這波由 AI 帶動生產力提升而推升股市的走勢,更可能是 AI、金融創新、能源革命共同推動全球長線趨勢開端。美國正同時啟動以 AI 與算力爭奪全球科技霸權、穩定幣延伸美元在全球的主導地位,與核融合為代表的新型能源重塑未來的三條主線戰略,你準備好跟上了嗎?1. 美股創高不必怕,數據揭示後市仍有續航力回顧 1950 年以來,標普 500 指數平均每 14 個交易日就有一次創下歷史新高,顯示美股頻繁創高一點都不稀奇。
基金
美國即將再度迎來第二輪降息,市場普遍建議投資債券,但是債券百百種,在現在這樣的環境下,投資人該如何選擇適合的債券以最大化收益並降低風險?哪種債券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最具潛力,值得深入研究和考慮呢?1. 美國第二輪降息循環中各資產表現如何?聯準會過去幾次降息循環中,通常都伴隨著經濟陷入衰退的情況,但有兩次特例。
基金
先前鉅亨買基金於《市場快訊》關稅退場、AI 接棒!台灣站上全球科技紅利第一排指出,對關稅的擔憂無須過度解讀,真正影響市場長期表現的,仍是企業獲利與產業趨勢。隨著全球資本聚焦 AI 發展,台灣作為供應鏈核心將受惠。如今川普政府擬對半導體產品課徵 100% 關稅,表面上衝擊出口,但在「只要在美建廠即可豁免」的前提下,許多已布局或正規劃設廠的台灣企業,反而有望化危機為轉機。
基金
今年以來,基金與 ETF 市場募集熱度不減,截至 8 月 4 日為止,共有 36 檔新基金成立,其中高達 23 檔為 ETF 產品。這些新發行的 ETF 普遍將發行價設定在「10 元」,並強調「一張只需 1 萬元就能輕鬆入手」,在看似低門檻的吸引力下,確實成功引發不少人關注。
基金
台灣正式公布與美國對等關稅稅率暫定為 20%,雖較原先的 32% 顯著下調,但仍高於日本與韓國的 15%。此消息引起市場短線波動,不過隨著全球資本逐步將焦點轉向 AI 發展,台灣作為全球 AI 供應鏈核心之一,反而可能因勢得利。1. 台灣關稅尚未定案,談判窗口仍在相較日本與韓國已透過先前的談判換取了 15% 的優惠稅率,並搭配 5,500 億美元與 3,500 億美元的投資承諾作為交換條件。
基金
聯準會以 9 票贊成、2 票反對,將基準利率維持在 4.25%–4.50% 不變,再度抵禦總統川普「立刻降息」的政治壓力。主席鮑威爾坦言,關稅與通膨仍充滿不確定性,市場因此把 9 月降息機率下修至四成,美債殖利率攀升、美元走強,美股各指數則漲跌不一。
基金
銀行熱銷的後收型基金主打免申購手續費,吸引到眾多投資人的關愛。比起手續費前收的基金,感覺省下一大筆,然而天下真有白吃的午餐?為什麼鉅亨買基金建議你選擇前收型基金,千萬別買後收型的 2 大理由。1. 理由 1:遞延手續費超貴銷售後收型基金的人都會說:後收型基金只要持有超過 3~4 年以上,就不用另外再付手續費。
基金
正如「鉅亨買基金」先前在《投資雷達》還在等關稅?市場已悄悄啟動上漲模式與《市場快訊》延期、談判、上漲──關稅戲碼背後,誰才是真贏家?中所提到,關稅從來就不是市場真正應該關注的核心變數,真正左右資金流向的,是經濟數據與企業成長趨勢。如今市場正逐步驗證這項觀察,懂得掌握節奏的人早已布局。
基金
對多數人來說,「每月有現金流」一直是基金投資最具吸引力的特點之一。然而,隨著投資目標日益多元,過去那種單靠「配息級別基金」的做法,已難以同時滿足資產成長與現金流穩定的雙重需求。許多追求「現金流」的人,誤以為只能選擇平衡型或債券型基金,而與成長潛力較高的股票型基金無緣。
基金
隨著退休儲蓄意識抬頭,政府推動 TISA(台灣個人專戶投資帳戶)制度,鼓勵國人以更有效率、更低成本的方式累積退休金。市場上也因此推出了專屬的「TISA 級別基金」,這類基金不僅申購手續簡便、投資門檻低,管理費更是比一般基金來得優惠許多。為什麼應該把握 TISA 級別基金帶來的優勢?1. 為何要開立 TISA 帳戶?台灣於 2025 年正式邁入超高齡化社會,每五人當中就有一位是老年人口,退休金準備迫在眉睫。
基金
累積資產的關鍵在於「及早投入、降低成本、依賴專業」。政府推出的低費用 TISA 基金滿足前兩項,而透過鉅亨買基金,你更能疊加三重平台優勢:專屬「TISA 專區」讓搜尋一鍵到位;彈性的「定期定額+口袋帳戶」機制,使扣款日與資金目標緊貼你的生活節奏;以及「研究部+顧問團隊」每週市場洞見與客製建議,隨時為你導航。
基金
近期 AI 再度帶動科技股頻創新高,很多人怕高點震盪先獲利了結,手上資金卻又苦無去處。不管你是還想繼續搭上 AI 成長列車、尋找有機會落後補漲的便宜標的,又或者想先停泊在相對穩健的資產來等待下一個進場點,我們都幫你準備好了,趕快來看看!1. 基礎建設類股跟上 AI 擴產全球基礎建設類股目前本益比僅 19.6 倍,比過去五年均值 23.6 倍低了近兩成;同時股東權益報酬率已升至 11.3 %,資產報酬率也拉高到 3.4 %,獲利品質優於歷史平均。
基金
剛開始學理財,常聽到「基金」這個詞。你可能會問:基金到底是什麼?買基金到底在買什麼?這篇文章用最簡單的方式,帶你快速認識「主動式基金」,幫助你打好投資的第一步基礎。1. 基金是什麼?基金,就像一個「大家一起集資,請專業人士協助打理資金」的大金庫。
基金
近期 AI 科技股的強勢表現,讓許多人看著股價一再創新高時,不免心生疑問:現在進場會不會已經太晚?是不是已經到了頂點?其實,AI 產業的發展仍在初期階段,市場正經歷結構性的深度變革。每一次的創高,反而都是新一輪產業升級的開始,而不是結束。1. 技術飛躍,改寫人類文明想像當前 AI 的發展速度令人驚嘆,尤其從 GPT 這類大型語言模型的問世,到能夠靈活操作的仿人機器人陸續登場,AI 技術正從單純協助人類,逐步邁向自動化與自我進化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