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趨勢分析





    2025-07-14
  • 大來投顧陳彥蓉指出,美股續受關稅干擾,但多頭延續,技術拉回整理後,仍有創高加持台股機會;台股則受 AI 浪潮訂單持續,輝達股價再創新高,續領台股有基之彈,且融券近期再飆新高,將再醞釀軋空急拉的多方行情。關稅不確定性逐漸鈍化,利空出盡將再造飆股,把握下殺機會卡位下波倍數股門票!鼎炫 (8499-TW),二個月翻倍。






  • 台股新聞

    AI 伺服器族群出現超額下單疑慮,股價修正壓力加劇,重電防禦族群順勢出量上攻,市場資金正加速轉向新主流。〈三大變數導致觀望氣氛升高,AI 熱門股漲多拉回〉台股今日開低走低,成交量僅 2713 億元,價跌量縮的盤勢結構反映出資金觀望與市場猶疑情緒,量能不足的背後有三項變數同時發酵,首先,本週三為期指結算日,法人在部位調整上轉趨保守,加上國安基金於今日召開例會,市場預期可能將宣布退場,使得市場失去心理支撐,最後川普週末宣布墨西哥關稅政策,針對 AI 伺服器徵稅水準高於市場預期,短期利空消息需快速反映,對科技股形成壓力。






  • 專家觀點

    震盪才是好機會今日的拉回,不意外!主要乃受到川普高關稅極限施壓的影響;雖然台美關稅談判傳出好消息,不過,由於川普 10 日宣布自 8 月 1 日起將對加拿大進口產品課徵 35% 關稅,11 日又公布對墨西哥與歐盟的稅率為 30%,多國關稅都高於市場預期,重燃投資人對貿易政策衝擊經濟的憂慮,因此,在最終稅率尚未底定之前,市場一顆「心」總是懸在那邊,跟著七上八下。






  • 台股新聞

    加權指數今日開低走低,終場下跌 136.06 點,收在 22614.97 點,成交量 2712.77 億。觀察三大法人今天籌碼動向,外資賣超 29.45 億元,投信賣超 9.69 億元,自營商賣超 76.85 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賣超 115.99 億元,其中,投信連續二日賣超,而自營商終止連續九日買超,由買轉賣,外資終止連續四日買超,由買轉賣。






  • 基金

    期盼已久的低管理費 TISA 專戶終於登場(3 分鐘快速瞭解 TISA 帳戶是什麼?),許多人打開績效頁卻發現 TISA 級別一片空白,連帶有數據的 R 級別也僅能回溯三年,到底該怎麼選?其實 TISA 與主級別投資標的一致,兩者差別僅在費用率的細微落差;掌握母基金過去表現,便能大致勾勒 TISA 的可能走勢。






  • 專家觀點

    繼川普意圖把關稅,基本稅率從 10%,提高到 15-20% 後,又宣布對墨西哥、歐盟,將開徵 30% 關稅,但同時又透露,8/1 前可協商降低關稅,持續他的極限施壓,企圖讓其他國家,都照他的意願行事。關稅不確定性,確實讓盤勢出現壓力,但很明顯也可看到,與 4/7 對等關稅相比,衝擊程度是小非常多。






  • 基金

    2024 年全球市場因 AI 與機器人技術的快速發展掀起投資熱潮,相關概念股表現亮眼,吸引大量資金湧入。然而,進入 2025 年後,市場情勢明顯轉變,美國總統川普重返政壇,關稅政策反覆、加上中東地區地緣政治與降息時程不確定性增高,投資人開始意識到,過度集中於美國市場或單一產業的投資策略,已難以應對當前的挑戰。






  • 基金

    主動型投資策略日益受到青睞,因為主權投資者在保有基礎被動配置的同時,尋求更高的精準度與控制力。中國市場再次成為戰略重點,大部分投資組合預期將增加配置,以反映結構性增長趨勢及策略性多元化目標。 隨著對私募市場配置不斷增加,固定收益重新成為優先的動態投資組合工具,可用於流動性管理,亦可產生報酬。






  • 基金

    美日談判陷入僵局,主要卡關在 2 項議題,一是農產品,川普更是在社群發文指責日本國內面臨米荒,卻拒絕進口美國稻米;另一個是日本無法接受高達 25% 的汽車關稅。而日本之所以態度強硬,在於這兩項爭議不僅牽扯經濟利益,更是與日本國內政治局勢密切相關,此次談判時間點相當敏感,日本參議院改選在即,而農民與汽車業工人更是自民黨長期支持基本盤,若對美讓步,恐流失大量票源並衝擊選情。






  • 專家觀點

    大家好我是顏老師。市場持續觀望川普對台關稅稅率,加權指數呈現高檔震盪,11 日上漲 57 點、收 22,751 點,台股維持高檔區間偏多震盪月餘,因接近上檔套牢壓力區、新台幣升值所導致的匯損風險須謹慎提防,第二季財報將於 8 月中旬公布,營收成長獲利是否一如預期等因素,短線追高買盤觀望,在資金行情持續且雙短均線支撐不破的情況下,台股仍有望盤堅上攻並緩創波高,投資人可找尋低基期族群,基本面佳的個股投資機會。






  • 基金

    高關稅、地緣衝突輪番登場,2025 投資市場宛如雲霄飛車!如何才能在亂流中穩健獲利、還能顧到成長,成為投資人最關心的議題之一。全球投資市場:風險與契機並存2025 年全球投資市場在動盪與機會中震盪前行。首先,高關稅與地緣政治風險推升市場波動。






  • 基金

    美國總統川普 7 月 7 日起發出一波波對等關稅稅率通知函,台灣遲未等到通知函。在前景未明下,台股投資人只敢做短不敢做長。理財專家建議,現在有一檔高股息 ETF 配息率逼近 15% 適合做為資金避風港,將於 16 日除息,最後買進日只剩倒數兩天。






  • 專家觀點

    川普再出招!歐盟、墨西哥商品遭重稅,美墨貿易緊張升溫!周末川普再出招!大動作祭出新一輪關稅大刀,對歐盟與墨西哥部分進口商品課徵高達 30% 關稅,再度掀起全球貿易戰陰影。因為這項政策引發歐盟與墨西哥強烈反彈,警告若談判破裂,將對美國高達 720 億歐元商品進行報復性關稅。






  • 今 (14 日) 來自正崴集團的 AI 機器人品牌 - 星科國際宣布與全球影像聯網領導者 - 物聯智慧 (6565-TW) 展開策略合作。此次合作將結合星科國際在 AI 感知、自主控制與強化學習方面的技術優勢,與物聯智慧在雲端影像管理系統 Kalay Cloud VMS 上具備高擴展性的系統設計與靈活的跨場域部署能力,攜手進軍智慧保全、工業巡檢、災防應變及教育科研等國際市場。






  • 專家觀點

    一:台灣的關稅何時公布? 美國總統上週發出了 23 封關稅信有的增加有的減少,目前還沒有收到的國家美國總統也預計要加徵 15% 或 20% 但還是沒有一個結果,我知道大家很擔心台灣到底拿到什麼數字? 但不論如何 8/1 前還是會有談判空間,






  • 專家觀點

    6/30 投資週報提到:台股後市有可能又形成類似去年下半年的大箱型來回震盪。而這種大箱型來回震盪格局,對喜歡站上月線、突破新高就感覺多頭來了、加碼追高,跌破月線就感覺盤勢轉空、減碼殺低的投資人,將會反覆追高殺低、反覆受傷,要特別小心…… 果然上個禮拜的盤勢,先是在 7/4 創下 22842 波段新高之後,先開高走低連跌三天,一度跌破月線之際,又連漲三天。






  • 專家觀點

    川普再次對全球發起貿易戰,週末最新公佈歐盟、墨西哥關稅通通 30%,雙雙高於 4/2 對等關稅的稅率 20%與 25%,整體來看,這次川普的關稅信函,普遍都高於 4/2 對等關稅的稅率,然而市場仍相信,川普最後一定會暫緩、或降低關稅,整體投資人信心還是很強勁,周五美股四大指數漲跌互見,道瓊指數下跌 279 點,維持在 44000 點之上,下周二、三美國要公佈重要通膨數據 CPI、PPI,如果通膨低於市場預期,加上川普持續施壓 FED 聯準會,七月美國仍有機會降息,利多激勵有望帶動美股再創新高!美股漲跌互見,輝達卻再創歷史新高,市值超過 4 兆,成為全球市值第一名的公司,黃仁勳的財富也正式超越巴菲特,顯示 AI 就是近十年的主流產業,將帶動國際資金持續投入 AI 相關類股,台積電 (2330-TW)、廣達(2382-TW)、鴻海(2317-TW) 等將同步受惠,本周四 (7/17) 台積電法說會,利多發佈可望帶動台積電再次挑戰新高,但動台股同步創高,大盤技術面連續三次回測月線,都出現假跌破,底部越墊越高,季線也向上翻揚,KD 指標出現黃金交叉,多頭格局已經確認,堅持做多才是最好的選擇。






  • 根據 SpaceX 資料顯示,2025 年第 2 季 Starlink 發射數量達 946 顆,季增幅高達七成,不僅遠超市場預期,也顯示低軌衛星佈局進入加速期。全年預計 Falcon 9 火箭將發射 175 至 180 次,遠高於去年 134 次的紀錄。






  • 2025-07-12
  • 進入 2025 年,矽晶圓產業逐步走出景氣谷底,AI 伺服器與先進製程需求成為推升用量的主力動能,儘管供需尚未完全平衡,但結構性成長趨勢已逐漸確立,從技術演進、產能布局到供需變化,本文將解析推動產業回溫的關鍵動能。〈需求回升與供需改善初現端倪〉根據 SEMI 與法人機構預測,2025 年全球矽晶圓出貨面積可望年增 10%,2026 年預估再成長 9%,終端應用手機與 PC 市場持續溫和回升,AI 伺服器則成為最大亮點,年需求成長率高達 28%,矽晶圓市場年需求成長顯示產業逐步擺脫過去兩年去庫存壓力,雖然短期仍為供過於求格局,但趨勢已轉向收斂,產能利用率有望於 2027 年前後逐步回升至平衡水位。






  • 美國即將在 7 月 16 日公布 6 月 CPI 數據,市場預估核心通膨將月增 0.3%、年增 2.9%,若如預期升溫,可能使聯準會延後啟動降息。儘管 5 月 CPI 數據低於預期,帶動市場一度樂觀,但近期房租、服務價格仍具黏著性,通膨壓力尚未完全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