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新興市場





    2025-05-29
  • 基金

    股神巴菲特曾說:人生就像滾雪球,只要找到濕的雪與夠長的坡道,雪球就會愈滾越大,投資更是如此,除了善用時間複利的威力,更要選對賽道,才能達成長期投資成果。野村投信延續第一檔主動式 ETF 00980A 的成功經驗,打造第二檔主動式 ETF 並昇華為市值型主動式 ETF,為 ETF 市場再創新局,台灣首檔市值型主動式 ETF 重磅登場!「野村臺灣增強 50 主動式 ETF」代號:00985A,已於 4 月 30 日取得核准函,預計 7 月 1 日至 7 月 4 日募集,預定 7 月 21 日掛牌上市, IPO 每股發行價 10 元,採年配息機制。






  • 加權股價指數近 6 個月表現:(資料來源:Bloomberg, 截至 2025/05/28)野村腳勤觀點:輝達在下一盤很大的棋COMPUTEX 2025 圓滿落幕,整體而言雖沒有太多的驚喜,但仍有一個時間和篇幅不長,卻意義重大的關鍵字:NVLink Fusion。






  • 2025-05-28
  • 台股新聞

    威廉博萊投資管理公司 (WBIM) 積極布局亞洲,在台推出第二檔基金-威廉博萊新興市場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以滿足投資人對多元化、非投資等級固定收益的需求,威廉博萊合夥人與新興市場債券團隊主管安成凌 (Marcelo Assalin) 表示,受美國關稅推升通膨影響,預期今年全球經濟成長放緩,但新興市場基本面仍具支撐力,其固定收益具備高殖利率、債信品質佳及好的利率存續期間三大特點,直言現在是好的投資時間點,該基金具月配機制,年化配息率上看 9%。






  • 基金

    隨著 7 月初關稅 90 天寬限期即將到來,美國與各國的關稅談判似乎停滯了下來,加上美債被降評、Fed 6 月可能不降息等消息,都令投資人觀望,因此美股反彈漲多後陷入僵局,台股開始呈現箱型整理格局。目前經濟基本面處在重要的分歧的十字路口,一方面軟性數據(如企業預期與消費者信心等調查指標)明顯轉弱,另一方面硬性數據(如就業成長與消費支出)卻依然穩健。






  • 基金

    穆迪 16 日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從 AAA 下調至 Aa1,為該機構首次移除美國最高信評,此次調降主要考量美國政府債務與利息支付比例持續攀升,明顯高於其他同等級主權國家。雖然三大信評機構維持美債信評穩定展望,但市場仍受此影響導致殖利率升高,投資人不禁想問「鎖利」時機來了嗎?非投資等級企業債受到公債降評影響相對有限,高殖利率優勢,加上近期關稅議題降溫,景氣正向,非投資等級債券可望發揮投資價值優勢!此時趁勢布局,除有機會參與目前位於歷史均值高位的殖利率水準外,後續資本利得的成長空間也較大。






  • 基金

    美眾議院通過大而美法案 美國眾議院 5 月 22 日通過了調整後的「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該法案將落實川普的減稅政見,並涵蓋了社會福利改革、能源政策轉向、移民與邊境安全及提高債務上限等多項議題。






  • 2025-05-26
  • 基金

    市場持續響應中美互降關稅後的利好消息,加上本周 Computex 展會開幕以及 520 行情,投資氣氛偏向樂觀。外資近期持續回補台股,近四周累積買超逾新台幣 2400 億元,推動大盤量能回溫,有利短線多頭格局。然而,投資者仍需注意半導體晶片關稅細節公布的風險,以及此波反彈幅度已逾兩成,隨著指數接近台股年線,獲利調整賣壓預期將加大,區間震盪行情機率高。






  • 2025-05-23
  • 基金

    美國 4 月非農就業數據顯示新增 17.7 萬人,高於長期安全值 10 萬,勞動參與率維持在疫情前的區間,顯示勞動市場健康。台灣與美國於 5 月初完成首次「實質性」關稅談判,美中關稅戰降溫,台股已回到美國實施對等關稅前的位階。弱勢美元與川普即將推出的減稅措施對美國企業獲利有正面助益,但川普的貿易政策仍存在不確定性,可能對企業盈利和經濟增長構成壓力。






  • 美股雷達

    近來美國 30 年期公債殖利率突破 5%,引發市場對美國財政狀況的關注,然而,專家指出,真正可能引爆全球資金流動危機導火線,是日本。美國 30 年期公債殖利率週四 (22 日) 盤中衝上 5.15%,為 2007 年以來最高,最終回落至 5.063%。






  • 台股

    面對低費用、ETF 主導與 AI 創新應用等全球投資趨勢,投資管理產業正走入轉型期。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布《2025 投資管理趨勢》報告,指出國際投資管理市場正面臨「ETF 與主動管理策略的融合、AI 在銷售流程的成效、市場對推動收益增長的聚焦、數位效率與風險治理」4 大趨勢。






  • 2025-05-22
  • 基金

    加權股價指數近 6 個月表現:(資料來源:Bloomberg, 截至 2025/05/21)野村腳勤觀點:經濟數據「軟弱硬強」給支撐市場有一種說法,川普暫緩關稅 90 天是因為美國經濟已經衰退,他不得不為之,但實際上這種說法太過偏頗,因為從經濟數據來看,美國是軟數據(調查與預期)轉弱,但硬數據(實際經濟活動)仍維持強勢,證據就是 5 月密大通膨預期上升、消費者信心下降,但 4 月非農就業人數 17 萬人、家庭消費支出維持動能,製造業與服務業活動穩定。






  • 2025-05-21
  • 美股雷達

    富國銀行本周發布報告,建議在當前時機削減對新興市場股票的曝險。他們認為,如果投資者對這類資產配置過多,現在提供了一個「有吸引力的機會」來減碼。儘管 MSCI 新興市場指數今年開局強勁,年初至今上漲 6.9%,而標普 500 指數則下跌 3.3%,但富國銀行對此一情況能否持續,抱持懷疑。






  • 2025-05-20
  • 美股雷達

    最新數據顯示,美國聯準會 (Fed) 近日買入 436 億美元美債,在 5 月 8 日當天購入 88 億美元 30 年期美債,其餘 348 億在當周稍早完成。Fed 稱只是將到期債券本金再投資以避免資產負債表迅速縮小,未正式稱此操作為量化寬鬆(QE),但分析師指出 Fed 此舉難掩「隱形寬鬆」的本質,如此操作並非其常規之舉,買入規模亦不容小覷。






  • 基金

    美國通膨低於預期,但關稅效果待觀察美國 4 月 CPI 數據連續第三個月低於市場預期,物價下滑主因來自非必需消費需求放緩;耐久財部分,反映進口商品在部分品項的供應鏈壓力,數據發佈後美債殖利率下滑、美股上揚,美元走貶。通膨雖低於預期,但經濟學者認為關稅帶來的通膨效應可能從 5 月開始逐步顯現,通膨壓力是否真正受控,仍需觀察接下來的數據表現,市場對降息預期緩和,目前預期可能於 9 月開始降息,全年降息兩碼。






  • 基金

    台股強彈由電子領軍,五二○總統就職演出即將到來,軍工、能源、電機及航運等政策概念股表現佳,加上 Computex 展即將於 5/20 開展,AI 供應鏈亦有表現機會,台股收復季線大關,市場信心回升,資金積極進場布局,多頭格局續航力道可望持續。






  • 2025-05-19
  • 美股雷達

    華爾街大舉押注新興市場股票,預測受美元疲軟和對美國債務和赤字的擔憂所推動,未來幾年新興市場股票的表現將優於美國股市。華爾街那些長期關注新興市場的投資者,在錯過美股多年飆升後,如今終於開始看到較佳的回報。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公司、AQR 資本管理公司、美國銀行和富蘭克林坦伯頓等機構正押注,情勢可能終於開始轉向有利於新興市場股票。






  • 2025-05-16
  • 基金

    美國聯準會於 5 月 FOMC 會議中,連續第三次維持基準利率不變,符合市場普遍預期,但也坦言未來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升高,主席鮑爾在會後記者會明確表示,當前並無意進行預防性降息,主因是通膨率仍高於 2% 的政策目標,這也反映出聯準會持續採取「停看聽」策略,傾向在前景更明朗之前維持現行政策基調。






  • 2025-05-15
  • 基金

    加權股價指數近 6 個月表現:(資料來源:Bloomberg, 截至 2025/5/14)野村腳勤觀點:美中關稅戰還有一波三折?5/12 美中雙方同意將 4/2 以來所有報復性關稅取消,雙方僅保留 10% 基本關稅,以及美國額外課徵 20% 的芬太尼關稅。






  • 基金

    投資老手常言道「sell in May,and go away!」五月賣股十月再進場這句話是投資界的老生常談,不過,市場表現好像不盡如此。根據群益投信統計資料顯示,2000 年以來每年從 5 月到年底的全球主要股市平均表現,整體來看,新興股市表現優於成熟股市,其中印度 5 月到年底平均漲幅 14.86%,最值得投資人留意。






  • 2025-05-06
  • 一手情報

    美國政府的對等關稅政策,引發全球股債市劇烈震盪,投資不確定提升,對均衡資產配置的需求亦隨之升溫。面對高度波動的金融市場,專家建議,應採取股債兼備、掌握機會的均衡配置策略,以降低單一市場風險,強化資產韌性。鋒裕匯理投信與渣打銀行三度攜手合作,推出「鋒裕匯理 CIO 精選均衡證券投資信託基金 (本基金有相當比重投資於非投資等級之高風險債券且配息來源可能為本金)」(下稱本基金),採用渣打集團首席投資辦公室的見解,藉由 Amundi 經驗豐富的投資團隊,打造以核心股債配置結合衛星資產策略,協助投資人掌握市場動能、同時有效對抗市場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