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華:陸港基金互認已達共識 陳加強:冀快拍板落實
鉅亨網新聞中心
陳家強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近年倫敦、新加坡等地積極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令人憂慮春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26)日指出,隨著世界各金融中心相繼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香港要憑著先行者優勢,為海外各地的金融機構提供批發層面的人民幣服務,同時致力深化現有業務,包括人民幣結算的貿易融資、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和跨境再保險、大陸的跨境直接投資、資產管理和基金發展等。
至於香港證監會和大陸相關機構就兩地建立基金互認安排,曾俊華指,已基本達成共識。安排落實後,兩地基金產品的種類會更多元化。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於預算案後記者會上指,任何與大陸一起推動的新政策均需時磋商,但基金互認進展相當好,需解決的問題大致已解決,他亦期望可更快拍板落實。
香港《文匯報》報導,截至去年底,人民幣存款和存款證餘額合計逾1兆元人民幣,佔離岸資金池的7成,去年經香港銀行處理的人民幣貿易結算交易逾3.8兆元人民幣,按年增長45%。香港人民幣實時支付系統每天結算量,由2010年平均50億元人民幣,大幅增100倍至去年底的5000億元。香港銀行跟海外銀行的人民幣業務往來近年亦大幅增加,應付和應收帳款餘額由2010年底分別少於200億元人民幣,大幅增長逾8倍至去年年底的逾1600億元。
曾俊華指,「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計劃,去年進一步擴大,總投資額度高達2700億元人民幣,超越其他離岸人民幣中心所獲額度總和,計劃有利香港推出更多創新和多元化的人民幣投資產品,促進人民幣資金在大陸和香港之間的跨境使用和循環。財政部去年於港發行2次合共230億元人民幣的國債,更首次推出30年期國債,顯示大陸政府於香港發行人民幣國債常規化。
曾俊華又指,面對大陸深化改革的藍圖,涵蓋擴大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和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香港會繼續配合國家加快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和人民幣國際化,擔當國家和世界接軌的橋樑,作為大陸資金和企業走向國際的平台。
而去年財政預算案上建議私募基金可享有離岸基金的稅務優惠,吸引私募基金來港開展業務。曾俊華指,現已完成業界諮詢,會盡快展開立法工作。至於由他建議引入開放式基金公司形式,吸引基金來港註冊,政府已經擬訂規管框架,將於下個月展開諮詢。
而康宏投資管理高級投資策略師馬貞和指,若私募基金享有離岸基金的稅務優惠,應可吸引多些海外私募基金來港拓展業務,同時令香港資產管理業務變得更多元化,奠定香港作為亞洲基金管理中心的地位,亦可為香港資產管理業務及其相關專業行業帶來更大增長及發展空間。
匯豐香港區總裁馮婉眉亦表示,歡迎財政預算案內一系列支援香港金融業發展的措施。兩地基金互認的安排,將可令兩地產品種類更趨多元化,鞏固香港作為領先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並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一步。此外,亦樂於見到有關當局將設立專責小組,檢討《稅務條例》對財資業務在利息扣稅方面的要求。更大的彈性,將會吸引更多跨國企業來港設立地區總部,加強香港作為地區財資中心的競爭力。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