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環帶頻發火 專家:全球疑進入地震活躍期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4-18 08:41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最近一個月,緬甸、阿富汗、日本九州和厄瓜多接連發生強烈地震,各場地震之間是否有關連,引起大眾關注。有學者認為,從2004年印尼大地震起,地球便進入「地震活躍期」。1960年之前全球地震頻繁,1960年後8.5級或以上地震一直沒有發生,而一個周期約50年。然而美國地質勘探局地球物理學家鮑德溫表示,未有足夠證據判斷此說是否屬實。
香港《文匯報》報導,美國太空總署(NASA)地球物理學家帕森斯則指,《美國地震學會通報》一篇論文指出,大地震發生的時間幾乎隨機分佈,難以得出地震活躍期的結論。
事實上,處於活躍地震帶才是釀成強烈地震的主因。全球約85%地震發生於不同板塊之間,日本和印尼地震頻仍,是因為它們位處全球最活躍的環太平洋地震帶「火環」(Ring of Fire)。地震帶上有一連串海溝、島嶼和火山圍繞太平洋,集中了全球80%以上的淺層地震,以及幾乎全部中層和深層地震,故地震帶又被稱為「火環」。
香港《明報》綜合報導,「火環」名稱源於這地段有逾450座火山,佔全球總數逾75%。根據美國地質勘查局(USGS)數據,地球上逾9成地震和逾8成最強烈地震在「火環」發生,遠超排第2的阿爾卑斯帶。
「火環」由智利沿南美洲西岸向北伸延,穿過中北美洲西岸,沿阿拉斯加南部通往俄羅斯堪察加半島,再到日本、台灣、菲律賓和印尼,延伸到多個太平洋島國至新西蘭。USGS指出,「火環」常發生地震,主要原因是充斥年輕和冒升中的山脈及與其保持平衡狀態的極深海牀。山脈和海牀分別是地殼的上下層,其變化往往會伴隨着地震發生。
「火環」今年持續活躍,根據Earthquake Track網站統計,今年已有5次7級或以上地震,過去約一個月有18次6級以上地震。強烈地震頻生,令外界再次探討「火環」是否進入地震活躍期。USGS地球物理學家鮑德溫(Randy Baldwin)向新華社指出,很難判斷是否進入地震活躍期,雖然研究者眾說紛紜,「但我們不認為一個或多個地震活躍區之間存在聯繫」。
新華社又引述美國航天局地球物理學家帕森斯(Tom Parsons)提及的學術文章,指出大地震發生的時間點接近於隨機分佈,難以藉此斷定地震活躍期。該文指出,輿論感到地球進入地震活躍期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現代社會傳媒日趨發達,進入新世紀以來每一次大地震都得到媒體的大量報道,而過去一些大地震可能不為其他地方的人所知。此外,全球人口增多,地震造成的傷亡可能更大。這些原因令人更容易聯想到地震活躍期。
《星島日報》報導,英國專家認為,厄瓜多的7.8級大地震與日本熊本縣的7.3級強震,並無因果關係,表示「每年全球會發生大約20次7級地震」。但有中國專家指兩次地震有關連,並指全球踏入了地震密集期。
在位於倫敦東北部的公開大學(Open University),行星地質學教授羅瑟里(David Rothery)周日(17日)指出,厄瓜多大地震的威力比熊本縣一天前發生的地震約強大5倍,前者釋出的總能量較後者多大約19倍。他表示,強度較大的地震持續較久,因此搖動的力道和時間都導致釋出的總能量較大。羅瑟里說,厄瓜多大地震的震源深度較熊本縣強震深,因此厄瓜多發生大地震時地面上的搖動較小,但厄瓜多死傷人數和災損之所以較大,是因為厄瓜多建築法規較為寬鬆。
中國地震台網中心研究員孫士宏則指熊本和厄國的地震有關,並指全球進入地震活動密集期,震級強度大、震源深度淺的地震,可能對人口稠密地區造成較大威脅。他說,這一次的地震活動基本上是從3月6日印尼蘇門答臘7.8級地震開始的,估計未來一兩個月可能在全球範圍內,還會發生多次7級以上的地震。不過,他說,即使在地震活躍期,民眾也沒必要恐慌,多掌握一些地震應對知識和措施,在地震來臨時才能從容應對。也有專家稱,地震活躍期只是相對的概念,目前無法斷定全球地震震級和頻率等超出正常範疇。
今年全球主要地震
1月4日 印度東北部6.7級地震,至少6死110人傷。
1月21日 中國青海門源回族自治縣6.4級地震,數百戶房屋受損。
2月6日 中國台灣南部6.7級地震,至少117死,約550人傷。
4月10日 阿富汗東北靠近巴基斯坦邊境7.1級地震,巴國至少2死28傷。
4月13日 緬甸西北部6.8級地震,印度、孟加拉、中國等鄰近國家受波及。
4月14日 日本九州6.5級地震,9死950多人傷。
4月16日 日本九州再發生7.3級地震,至少32死2,000多人傷。
4月17日 厄瓜多爾沿海地區7.8級地震,最少77死。
資料來源:新華社/香港文匯報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