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分析〉凍產協議破局!為何沙烏地反而稱心如意?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2016-04-18 18:20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週日歨出多哈會議的沙烏地阿拉伯石油部長Ali Al-Naimi。(來源:AFP)
週日歨出多哈會議的沙烏地阿拉伯石油部長Ali Al-Naimi。(來源:AFP)

石油輸出國組織 (OPEC) 與俄羅斯週日 (17 日) 於多哈召開的凍產協議會議破局,沙烏地阿拉伯可能反而鬆了一口氣。因為該 OPEC 最大產油國最不希望見到的,正是油價反彈到一定程度,足以刺激生產成本較高的對手又開始生龍活虎。

沙烏地週日以伊朗未加入為由,決定不參與凍產協議。消息造成近期油價大漲的主要動力之一頓時消退,布侖特油價應聲崩跌 7%。這份由 OPEC 油國委內瑞拉及不屬於 OPEC 的俄羅斯開始推動的凍產計畫,原本盼眾油國能協議將產油量凍結在 1 月水準直到今年 10 月。但才剛恢復石油出口的伊朗卻堅持不參加。

《MarketWarch》報導,原本便預期沙國不會凍產的人士認為,近期的發展,讓沙國最後還是決定在經濟及地緣政治方面採取實用主義的態度。經濟上來看,全球對於原油的依賴度逐漸降低,且美國頁岩油技術的快速進展,讓他們在短短 5 年內就瓦解了原有油市秩序。

地緣政治而言,沙烏地也感覺自身勢力越來越單薄。伊朗與西方國家達成核子協議,則是對沙國尊嚴的最新重擊:他們擔憂華盛頓與伊朗之間的關係轉佳,將削弱其區域影響力,即便這樣的憂慮尚嫌太早。而伊朗在解除制裁後,也積極增加石油產量及出口量,即便油價低迷也不停止,目的只為了恢復制裁前的供應規模。

另一方面,美國及其他非 OPEC 油國的產油量正開始下滑。例如美國能源資訊局 (EIA) 上週公布,美國 3 月份產油量估計較前月減少每日 9 萬桶,並預估今年平均產量將由去年的每日 940 萬桶降至 860 萬桶。這暗示沙烏地用倒油來逼迫成本較高的對手減產的策略,正開始奏效,更沒有理由現在棄守選擇凍產。

不僅如此,沙烏地現在還有機會在其他 OPEC 油國面前,將凍產協議觸礁怪罪於伊朗。伊朗與鄰國伊拉克過去兩週原油出口量,合計較前月平均激增每日 100 多萬桶。其中伊拉克多出的部分,來自庫德族地區恢復供應;但伊朗多出的部分,則是刻意提高的產量。

《彭博社》專欄作者 Julian Lee 週日並指出,多哈會議前油價一共大漲了 35%,這樣的漲幅很可能正是沙烏地感到最舒適的。因為油價反彈到目前水準,美國一些小型頁岩油商還能撐下去,但不足以啟動大型且昂貴的石油生產計畫。尤其是多哈協議破局後,油價很可能會吐回大部分漲勢。

延伸閱讀:油價狂崩7%!傳沙副王儲令多哈協議破局 恐見25美元?

延伸閱讀:不甩凍產!OPEC本月產油量增加 伊朗、伊拉克倒油

鉅亨號貼文

看更多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