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的對沖敘事為何未兌現?五項宏觀指標揭示真相
BlockBeats 律動財經
過去幾個月裡,我的立場發生了重大轉變:從「悲觀到看漲」(一種普遍存在的悲觀情緒,通常行會為擠壓行情埋下伏筆);轉向「我非常看空,我真的擔心整個系統正進入一個更加脆弱的階段」。
這並非源自某一個事件,而是基於以下五個相互強化的動態因素:
• 政策失誤風險上升。 聯準會在數據不確定且放緩跡像明顯的情況下收緊金融環境。
• AI / 科技巨頭的模式從「現金富餘」轉向「槓桿驅動的成長」。 這使風險從單純的股市波動,轉向更傳統的信用週期問題。
• 私人信用與貸款定價開始出現分歧。 雖然還屬早期,但已能看到模型定價壓力的苗頭。
• K 型經濟正逐漸演變成一個政治議題。 對越來越多的人來說,社會契約已不再可信,這最終會在政策層面上體現出來。
• 市場集中度本身已成為系統性與政治性的脆弱點。 當指數中約 40% 的權重由少數科技巨頭主導,而它們又具有地緣政治與槓桿敏感性,那麼,它們不再只是成長引擎,而成為了國家安全和政策瞄準的對象。
基準情形可能依然:政策制定者最終會「像以往一樣」重新註入流動性、對資產價格提供支持,以進入下一個政治週期。但抵達那個結果的路徑看起來更顛簸,更依賴信用,更具政治不穩定性,遠比傳統的「逢低買進」框架所假設的複雜。
1. 巨觀立場的改變
在這個週期的大部分時間裡,「看跌但建設性」的立場是合理的:
• 通膨雖居高不下,但成長速度正在放緩。
• 政策大體上仍予以支持。
• 風險資產雖被推高,但每次調整都會伴隨流動性注入。
然而如今,一些因素發生了變化:
• 政府停擺:我們經歷了長時間的政府停擺。
• 統計系統不確定性上升:高級官員也承認聯邦統計體係受到破壞,使支撐數萬億美元資產定價的核心數據可信度下降。
• 在此背景下,聯準會反而選擇在利率預期和資產負債表方面採取更鷹派的立場,儘管遠期指標惡化,但仍在收緊金融條件。
換句話說,系統正在加劇不確定性和壓力,而不是擺脫不確定性和壓力。這是完全不同的風險結構。
2. 在「霧中」實施的政策收緊
核心問題不止在於政策是否收緊,而是在於政策在哪些方面以及如何收緊:
•數據「迷霧」:停擺之後,關鍵數據(通膨、就業)發布延遲、扭曲或受到質疑;聯準會自身的監測工具反而在最關鍵的時間點變得不可靠。
• 利率預期:儘管前瞻性指標普遍指向明年初通膨將繼續回落,但是聯準會官員發言偏向鷹派,市場對短期降息機率的預期已顯著回落。
• 資產負債表:在量化緊縮過程中,聯準會維持資產負債表立場並傾向於將更多久期推給私人部門,即便名目利率按兵不動,也會實質收緊金融環境。
歷史上,聯準會犯錯往往是「時機錯誤」:加得太晚、降得太晚。如今風險在於:我們可能再一次重複這個模式——在成長放緩與數據模糊時收緊,而不是提前在壓力出現前進行緩和。
3. 科技巨頭與 AI 從「現金機器」轉向「槓桿成長」
第二個結構性轉變體現在大型科技公司與 AI 領導者的本質:
• 過去十年,「七大價位、大型股本規模可近景、高價位、淨股本、高價位、大型股本規模、大型股本規模、淨市場規模、大型股本規模、淨股本規模、淨目標價、無股本」規模。
• 在過去的兩三年裡,這些現金流越來越多被投入 AI 資本開支:資料中心、晶片、基礎設施。
• 我們現在正進入 AI 開支越來越依賴發債而非經營現金流階段。
這帶來幾項影響:
• 信用利差與信用違約互換開始走闊,例如 Oracle,這些公司為了建設 AI 基礎設施而加槓桿。
• 股價波動不再是唯一風險。 我們現在看到,在以前被認為「堅不可摧」的科技領域已經出現了典型的信貸週期的早期輪廓。
• 市場結構加劇了這種情況。這些公司股票在主要指數中佔據極大權重,它們「從現金牛轉向槓桿成長」改變了整個市場的風險形態。
這並不意味著 AI 泡棉終結。如果資本開支具備持久回報,那麼負債融資的資本支出就是合理的。
但這確實意味著容錯空間變得更小,尤其是在高利率與政策收緊的情況下。
4. 信貸與私人市場的早期裂縫
在公開市場表面平靜之下,私人信貸出現早期壓力:同一筆貸款在不同機構之間的報價差距顯著(如一方按 70 美分計價,另一方按 90 美分)。這是典型的「模型定價 vs 市場定價」衝突前兆。
這與 2007–2008 年的模式類似:
• 2007:不良資產上升、利差擴大,而股票指數保持相對平靜。
• 2008:先前被當成「類現金」的市場(如拍賣利率證券)突然凍結。
同時:聯準會體系中的準備金開始下降;聯邦儲備銀行內部也越來越意識到,如果不擴表,金融市場的「管道」可能出現功能性問題。
這並不意味著危機必然到來,但它符合這樣一種局面:信貸正在悄然收緊,而政策措辭仍然停留在“數據依賴”,而非主動應對。
REPO(逆回購)是「儲備不再充裕」最先出現徵兆
發佈者對本文章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
在投資加密貨幣前,請務必深入研究,理解相關風險,並謹慎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不要因為短期高回報的誘惑而忽視潛在的重大損失。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加密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 鉅亨帶你入幣圈,11月新手課招生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加密貨幣回暖觸底反彈|BTC、ETH止跌訊號浮現 Best Wallet 代幣預售進入最後倒數
- MEXC 交易所 2025 深度評測:它是 值得信賴的加密貨幣交易平台嗎?
- 加密市場集體回升|BTC重返10萬美元ETH漲4% 下波百倍幣Hyper吸金2,600萬
- 比特幣6月以來首次摔破10萬美元 接下來走勢為何?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