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億美元市場重塑:數據標註利潤流向上中游 技術與知識成為新壁壘
鉅亨網新聞中心
人工智慧的發展仰賴於大量高質量數據,而數據標註 (data labeling) 正是為演算法「添磚加瓦」的基石。儘管數據標註常被稱為「AI 界的富士康」,但隨著全球市場預計在 2030 年達到 171 億美元,該產業已從勞動密集型代工模式,逐步轉向技術與知識密集型的價值鏈。

價值鏈劃分:利潤向高端集中
廣義的數據標註服務涵蓋了從數據獲取到交付實施的全過程。價值鏈由三層構成:上游為數據需求方(如自動駕駛公司);中游為技術含量最高的資料標註平台提供商,負責技術研發與自動化解決方案;下游則是人工操作的第三方服務商,多分布在人力成本較低的地區。隨著自動化技術的進步,產業利潤正向中上游的技術與知識密集環節傾斜。
全球地域分佈與競爭格局
據科技媒體報導,全球數據標註市場呈現出明顯的地域分工差異:
1. 北美:技術革新者與高端主導
北美,特別是美國,是全球數據標註賽道的「頭號玩家」,掌握上中游高端環節與核心技術,佔全球市場約 35% 的份額。美國企業憑藉高效的 AI 演算法和自動化工具,在自動標註、預標註和智能預測等方面領先。為適應高品質數據需求,該地區正大力發展合成數據(虛擬數據)技術,並將競爭壁壘從「數據規模」轉向「知識深度與質量保障」,要求標註團隊具備高度專業化的領域知識。
2. 歐洲:合規優先與本地化創新
歐盟是數據隱私與倫理的「規則制定者」。在 GDPR 和《歐盟人工智慧法案》等嚴苛法規下,歐洲企業探索出合成數據生成和內部數據共享框架等創新路徑,推動「就地標註、區內循環」的本地化策略,以規避跨境數據流動風險。此外,歐洲強調「以人為中心」,要求數據標註必須避免偏見,涉及個人特徵的數據須通過倫理審查。
3. 亞太:從代工廠到解決方案夥伴
亞太地區憑藉人口紅利和成本優勢,曾是產業鏈下游的主力,但現在正轉型升級,從單純的「代工廠」轉向提供系統化解決方案的「伙伴」。該地區被預測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區域。例如,印度湧現出多家知名數據標註公司,受益於多語種優勢。中國則在《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指引下,邁向高端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利用 AI 輔助標註、半自動化流程,將優勢從低成本擴展至技術與效率的結合,並在成都、沈陽等多個城市建設了數據標註基地。
- 11/12吳嘉隆、盧燕俐聯手解析投資新局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