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高盛報告:AI時代最大瓶頸非演算法 而是電力與資本

鉅亨網新聞中心


高盛最新發布的《Powering the AI Era》報告指出,人工智慧 (AI) 並非單純的程式碼革命,而是一場堪比鐵路、電氣化的基礎設施革命。報告認為,當前限制 AI 進步最緊迫的瓶頸,並非演算法或數據,而是驅動這一切所需的龐大電力與天價資本。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高盛報告:AI時代最大瓶頸非演算法 而是電力與資本(圖:shutterstock)

最緊迫的瓶頸:飆升的電力需求與老舊的電網

AI 的能源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飆升。高盛預測,到 2030 年,全球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將較 2023 年激增 160%。然而,現有電網設施老舊,例如美國電網的平均使用年限已達 40 年,根本無法應對此需求高峰。屆時,僅美國的電力供需缺口就預計將達到 10.4GW。

問題的癥結在於,AI 伺服器機架的功耗極高,是傳統雲端伺服器的 10 倍以上,預計到 2027 年更將達到 5 年前的 50 倍之多,這使得液冷等先進散熱方案成為必需品。

就像是,一次 ChatGPT 查詢的耗電量,約為一次 Google 搜尋的 10 倍,凸顯了 AI 應用的巨大能耗。

與此同時,增加電力供應的方案卻面臨挑戰:新的天然氣電廠需要 5 至 7 年才能上線,而再生能源僅能提供間歇性電力。

核電雖是長期方案,卻遠水難救近火。為繞過電網瓶頸,企業開始採用「表後供電」(behind the meter),即自建微電網或直連電廠,但這也引發了污染與監管爭議。

天價的資本投入與創新的融資模式

資金是另一大挑戰。報告指出,建造一座 250MW 的 AI 數據中心,總成本高達 120 億美元,其中 GPU 等硬體設備的費用是實體建築的 3 到 4 倍。亞馬遜、谷歌等超大規模企業 (hyperscalers) 計劃在 2027 年前投入 1 兆美元於 AI 領域。

然而,市場供給嚴重不足,全球數據中心空置率僅 3%,在熱門市場甚至趨近於零。巨大的資本需求正催生創新的融資模式,傳統融資已不敷使用。創投 (VC)、資產證券化 (SASB) 乃至主權基金紛紛進場。例如,數據中心營運商 Equinix 便聯合新加坡主權基金及加拿大養老金,成功募資 150 億美元用於擴建美國的數據中心。

報告點出,電網的大規模升級,將使銅成為新的戰略資源。此外,數據中心的選址已成為地緣政治工具。其中,中國在電力供應方面具備優勢。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