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肥胖權益」活動家成減肥藥反對者!美國肥胖爭議升溫:胖是否是病?
鉅亨網新聞中心
《華爾街日報》近日報導指出,美國部分「肥胖權益活動家」正在抵制被視為突破性療法的胰高糖素樣肽 - 1(GLP-1)類減肥藥物,認為這類藥物加劇了社會對肥胖人群的壓力,甚至進一步惡化其處境。

在肥胖權益圈子裡,「超重」與「肥胖」這些字眼往往被視為禁忌。許多活動家與「肥胖研究」(fat studies)學者主張,應使用「胖」這個中性詞彙,並反對將肥胖人群視為異常或病患。
如今,隨著 GLP-1 類藥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司美格魯肽 Ozempic)的興起,這些活動家認為,社會使「必須減肥」的壓力更加沉重。
全美促進肥胖接納協會(NAAFA)執行主任奧斯本直言:「司美格魯肽百分之百讓我們的處境變得更糟。它製造了一種更強烈的社會氛圍:只要打一針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如果你不打,那就是自找麻煩。」
醫學界:減肥藥物是突破
與活動家的觀點不同,醫學界普遍將 GLP-1 藥物視為抗擊肥胖的關鍵工具。美國醫學會早在 2013 年便正式將肥胖定義為疾病,認為這是去除污名化的重要一步。
紐約威爾康奈爾醫學院體重控制中心主任阿隆內表示:「我們不是在起訴肥胖者,而是把治療肥胖當作解決其他健康問題的核心。」
研究顯示,服用司美格魯肽、Wegovy、Zepbound 與 Mounjaro 等藥物的患者,往往在血壓、糖尿病前期指標及睡眠呼吸中止症等方面獲得改善。
活動家:肥胖不等於病
然而,肥胖活動家與部分學者主張,困擾胖人群體的一些健康問題,來自於偏見的醫療體系。
健康體型多樣性協會負責人揚森指出:「胖人常常得不到所需的醫療照護,這反而導致健康差異,而這些差異又被用來強化胖人比瘦人更不健康的刻板印象。」
不少肥胖者分享過屈辱經歷:醫院缺乏合適椅子與檢查設備、病歷被誤寫為「不願活動」、甚至被迫接受減肥手術作為其他手術的前提。這些偏見讓許多人選擇逃避或延遲就醫,進而增加健康風險。
美國肥胖率與經濟負擔
美國肥胖率在過去 60 年間翻了兩倍,與久坐生活型態、加工食品盛行密切相關。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數據顯示,約 40% 的成年人 BMI 超過 30。醫療保險與醫療補助服務中心估計,2024 年與肥胖相關的醫療支出高達 3850 億美元。
肥胖不僅推升醫療成本,也增加雇主負擔。《美國醫學會雜誌》研究指出,肥胖員工的醫療理賠成本是健康體重員工的 7 倍,工傷賠償理賠則高達 11 倍。
- 經濟衰退疑慮未退 債券投資三「高」策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