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揆至立院報告台美關稅談判進程 承諾完整協議文本將送交國會審議
鉅亨網記者張韶雯 台北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25)日赴立法院,針對「台美關稅談判之進程、方針、原則及台灣產業可能遭受之衝擊影響評估」進行專案報告並備詢。他強調,台灣的談判目標是爭取更合理的對等關稅稅率,努力爭取不以疊加既有稅率方式計算,並承諾一旦與美方達成協議,將立即向國人完整說明,並將完整的協議文本送交國會審議,同時提出衝擊影響評估報告,展現政府在經貿協商上的高度透明與負責態度。

美國於 7 月 31 日公告對等關稅上路,針對台灣的暫時性稅率為 20%。卓榮泰在書面報告中指出,美方目前對等稅率的計算方式,均為「輸美產品既有稅率」加上「對等關稅」。其中,「輸美既有稅率」是指美國對全球的最惠國稅率(MFN),目前僅歐盟因已與美方達成協議,而有不同計算方式。根據 2024 年統計,台灣輸美產品既有稅率平均為 3.3%,顯示疊加關稅將對台灣產品銷美造成顯著影響。
卓榮泰表示,自 4 月初以來,台灣已與美方進行四輪實體及多次視訊諮商,每個階段都獲得持續性的正面進展。美方由美國貿易代表署主責,並邀請商務部等單位參與,台灣也多次與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等高層會晤,就台美經貿戰略夥伴關係進行全面性的意見交換。
談判進程中,美方因多項因素仍在研議相關關稅政策,導致台美尚未達成最終協議。卓榮泰說明,其中一大挑戰在於,台灣是美國第 6 大貿易逆差國,2024 年貿易逆差高達 739.2 億美元。值得關注的是,此貿易逆差有高達九成來自半導體、資通訊產品及電子零組件等資通訊(ICT)產業,而美方正在對這些產業進行「232 條款」調查。由於此調查與關稅議題密切相關,雙方需要更多時間就此條款及供應鏈合作進行深度溝通。
除了關稅議題,卓榮泰也提及台美在多項非關稅議題上的溝通。針對美國年度貿易障礙報告所關切的非關稅議題,台灣秉持維護國民健康、符合科學證據及國際標準的原則,尋求平衡。此外,台美雙方對於增進供應鏈韌性有高度共識,特別是共同打擊「洗產地」的違規轉運行為,並討論高科技貨品出口管制及投資安全等精進作法。
在採購方面,基於糧食與能源安全考量,台美雙方皆希望增進台灣自美採購黃豆、玉米、小麥、石油、天然氣等農工產品。投資部分,由於台美產業長期互補,近年投資關係熱絡,雙方均認為擴大雙邊投資可增進彼此共榮發展,並致力打造促進及便捷跨境投資的最佳環境。
關於對台灣產業的衝擊影響評估,卓榮泰指出,在美方將對等關稅從 4 月初的 32% 調降至 20% 後,經委託智庫估算,對台灣出口、產值、國內生產毛額(GDP)及就業的影響已較先前減緩約五成。然而,部分產業仍受到衝擊。截至 8 月 15 日,通報受關稅影響而實施「減班休息」的事業單位共有 73 家,影響人數達 2,388 人。受影響的主要產業包括機械設備製造業、金屬製造業,以及軌道車輛、航空器、電動代步車等其他運輸工具及其零件製造業。
為因應產業困境,行政院已責成各部會以「移緩濟急」方式,給予受衝擊產業必要支持。同時,政院也於 8 月 14 日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修正草案,並函請立法院審議,期盼獲得立委們的支持,為受影響的產業提供及時且有力的援助。
卓榮泰最後重申,20% 的暫時性稅率是談判的階段性結果。政府將持續努力,力求爭取更有利、更合理的協議,並確保所有協商過程與結果皆公開透明,以維護國家整體經濟利益。
- 關稅角力持續戰!資產配置策略一次掌握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