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動Visa與萬事達!Circle祭出Arc區塊鏈直搗全球支付王座 不想只當穩定幣發行商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今年夏天,Circle(CRCL-US) 成功上市成為加密貨幣產業發展重要轉捩點,標誌著穩定幣正加速融入主流金融體系,其核心產品 USDC 作為與美元嚴格掛鉤的代幣,已成為建立數位金融基礎設施的關鍵支柱。

這家總部位於紐約的金融科技公司正乘勢而上,透過策略轉型尋求在數位經濟時代佔據更核心的地位。
財報數據顯示,Circle 今年次季約 95% 營收源自支持 USDC 的現金儲備與債券投資所產生的利息收益。在聯準會 (Fed) 維持高利率政策的背景下,這種商業模式為公司帶來了豐厚回報。
但隨著市場預期利率即將進入下行通道,Circle 主動開啟多角化策略佈局,該公司最具突破性的舉措是推出全新區塊鏈技術平台 Arc,這個專為穩定幣支付設計的系統直接對標全球支付巨頭 Visa 和萬事達卡,同時挑戰以太幣、Solana 等傳統加密網路。
透過建構自主可控的資金流通體系,Circle 不僅限於發行數位美元,更意圖掌控支付清算環節,未來可能對每筆交易收取服務費用。
早在今年四月,Circle 就公佈了配套的「Circle 支付網絡」(CPN) 計畫,CPN 致力於連接金融機構、支付服務商、數位錢包營運商及銀行應用程序,構建支持即時支付生態網絡。Arc 與 CPN 形成策略協同,前者專注於底層支付網路的搭建與運營,後者則承擔合規管理、機構協調等職能,整個體系以 USDC 作為交易結算工具。
Circle 執行長 Jeremy Allaire 在近期訪談中強調:「我們正在打造的可能成為史上規模最大的金融網絡之一。」
這種策略動向引發產業連鎖反應。根據《財富》雜誌披露,在 Circle 發布聲明前,支付巨頭 Stripe 區塊鏈項目 Tempo 相關招聘資訊意外曝光,顯示其同樣在構建端到端的穩定幣支付網絡。
市場競爭的白熱化態勢已引發學界擔憂,麻省理工學院 (MIT) 加密經濟學實驗室創始人 Christian Catalini 說:「諷刺的是,本應促進開放互聯的區塊鏈技術,如今卻催生出更多封閉式生態系統。」
資本市場對 Circle 轉型給予正面回饋,該公司股價自上市以來累計漲幅超過 350%,但分析師提醒成長隱憂猶存。
Robert W. Baird & Co. 高級研究員 David Koning 分析指出,隨著今年下半年非利息收入預期下滑以及分銷成本攀升,獲利模式面臨考驗。為擴大 USDC 應用場景,Circle 不得不向 Coinbase 等合作夥伴支付高額通路費用。
當前金融科技領域競爭已呈現多維態勢。摩根大通採取「雙軌並行」策略,既營運私有區塊鏈平台 Kinexys(原 Onyx),又在公共網路 Base 上測試存款代幣等創新產品。
Fireblocks 等基礎設施服務商則積極適配多元方案,支援的 2400 家機構預計將透過合作快速接入 Arc 網路。
值得注意的是,Circle 在推進自主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仍保持對以太幣等公共區塊鏈的支持,這種「混合策略」反映出行業普遍存在的戰略搖擺。既要爭奪系統控制權,又必須仰賴開放網絡的規模效應。
隨著穩定幣逐漸成為全球支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於技術路徑選擇的爭論持續升溫。Generative Ventures 合夥人 Lex Sokolin 說:「公共區塊鏈透過開發者社區共擔成本的優勢依然顯著。」
Zero Knowledge Consulting 創辦人 Austin Campbell 則提及現實困境說:「金融機構自建私有鏈往往陷入無人使用的尷尬境地。」
在此背景下,Circle 提出保持市場中立的解決方案,透過跨市場中立的解決方案 Stripe 高層 William Gaybrick 更坦言:「只有在資金流動的每個環節引入充分競爭,才能真正提升全球支付效率。」這場關乎數位金融未來格局的競賽,正在基礎設施層悄然展開。
- 上課抽比特幣:幣圈新手入門班開課了!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