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9/1起強制交社保 中小微企業與低收入者面臨雙重挑戰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近期發布項司法解釋,明確規定任何「不繳社保」的約定,無論是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或是勞動者單方面承諾,都將被認定為無效。這項解釋將於 9 月 1 日生效。

此舉並非推出新法規,而是再次重申社會保險的強制性,因為早在 1999 年,法律就已規定用人單位必須為員工繳納社保,且後續的《勞動法》和《社會保險法》也多次明確這一義務。這一規定旨在杜絕企業為節省成本而規避社保繳納的情況。
此次強調社保強制性,反映出中國社保基金正面臨「收支緊平衡」的壓力。中國的社保體系採用「現收現付制」,即當前工作人員繳納的保費,是用於支付已退休人員的養老金。
然而,中國正面臨人口老齡化和生育率下降的雙重挑戰。自 1962 年以來最大的「嬰兒潮」世代正陸續步入退休年齡,每年有超過 2000 萬人退休,而新增勞動力供給卻在減少,導致勞動年齡人口每年減少 300 至 500 萬。
老年撫養比持續上升,從不足 10% 增加到 22.5%,這使得社保體系的永續性面臨嚴峻考驗。目前,中國約 7.34 億就業人員中,僅有約 33.5% 的人擁有完整的「五險」,大量個體戶和靈活就業人員(如外賣騎手)長期遊離於社保體系之外。
這項新政引發社群媒體上熱烈討論,多數分析認為,強制實施後,對企業和勞動者都將產生深遠影響:
對企業而言:
合規成本將大幅增加,特別是對於利潤微薄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戶(如餐飲店、服裝店),可能面臨營運困難,甚至導致倒閉潮。
企業可能重新權衡用工效益,轉而尋求外包、短期合作或推動「機器換人」以降低成本。
若企業拒絕或未足額繳納社保,將面臨法律後果,包括需補繳欠款、支付滯納金,甚至因員工離職而支付經濟補償金。若未繳工傷保險,企業需全額承擔員工工傷賠償。
對勞動者而言:
低收入群體(月薪兩三千元)在扣除社保個人部分後,實際到手工資將減少,生活壓力劇增。
部分年輕人或靈活就業者傾向於選擇眼前更高的現金收入,而非長期且回報週期長的社保,顯示出對社保信心不足的矛盾心態。
儘管如此,社保(特別是養老和醫療保險)對於低收入人群和未來老年生活具有重要保障作用,被視為「非常值得買」的投資。
社保跨省轉移接續不便(如醫保卡不能跨省報銷、帳戶不能轉),以及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之間的較大差距(2024 年城鎮職工月均 3825 元,城鄉居民月均 246 元),也影響了部分勞動者的參保意願。
大陸財經媒體報導稱,為應對社保基金的壓力與挑戰,中國已從多方面著手:
• 延遲退休: 逐步推動男性和女性的退休年齡延後。
• 加大財政補貼: 各級財政對社保基金的補貼規模持續增長,2024 年高達 2.6 兆人民幣。
• 社保轉移支付: 建立全國養老金統籌調劑制度,將經濟發達省份(如廣東)的結餘資金調劑至養老金不足的地區,以彌補缺口。
• 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 國家層面已劃轉 1.68 兆人民幣國有資本。
• 加強審計: 防止養老保險基金被挪用,例如審計報告曾指出 13 個省份挪用 406.26 億元人民幣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