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上市公司搶進以太幣 掀起新一波加密貨幣淘金熱
鉅亨網編譯劉祥航 綜合報導
據《路透》報導,小型上市公司正掀起一股以太幣 (ETH) 投資熱潮,認為它有多項優點,因此是較比特幣更好的通膨對沖工具。

數據顯示,截至 7 月底,企業資產負債表上持有的以太幣總價值已接近 35 億美元,相較於 2024 年底大幅增長,顯示其作為通膨對沖工具,在可負擔性與可信度間取得平衡的吸引力。
以太幣更受歡迎的主因,包括:
• 「質押」(Staking) 機制—以太幣不同於比特幣僅依賴價格升值,它允許持有者透過鎖定代幣支持以太坊網路,獲取約 3% 至 4% 的收益,提供更積極的回報。Bit Digital 執行長 Sam Tabar 認為,以太幣兼具成長潛力與「藍籌資產」的合法性。
• 「數位石油」與 DeFi 核心—以太幣是以太坊區塊鏈的基礎,支持多種去中心化金融 (DeFi) 應用 (如借貸平台、交易協議和穩定幣等),被形容為「數位石油」。Innovating Capital 普通合夥人 Anthony Georgiades 指出,以太幣是去中心化金融的基礎,不僅是純粹的價值儲存。
然而,潛在風險仍然不小,主要包括監管不確定性,以及劇烈價格波動。分析師警告,部分公司宣布增持以太幣後,股價出現數倍飆升,例如 Peter Thiel 支持的 BitMine 和電玩媒體網路 GameSquare。
投資分析師 Dan Coatsworth 指出,這類股價反應具有「迷因股狂熱」的特徵,並強調加密代幣固有的波動性,使其不適合風險承受能力低的企業。
大多數財務長也不會將流動現金替換為以太幣,視其為實驗性「另類」配置而非主流政策。
質押獎勵的監管框架仍在演變中,存在諸多「合規灰色地帶」,包括獎勵是否應被課稅為收入、鎖定代幣在資產負債表上如何處理,以及提供質押服務是否會引發託管義務等未決問題。
儘管存在這些挑戰,一些公司仍透過出售股份或發行債務等方式籌集資金,繼續投資以太幣。例如,BitMine 在七月向 Cathie Wood 的 ARK Invest 出售了 1.82 億美元的股份。
- 上課抽比特幣:幣圈新手入門班開課了!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