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會理財!財商老爸陳威良、吳宜勳的家教心法
Money錢
撰文:李亞珊
近年理財風氣盛行,許多家長希望孩子從小建立正確金錢觀,透過生活對話與陪伴實作,教孩子存錢、記帳,甚至學習投資與風險概念。
本期〈專題報導〉邀訪 2 位財商老爸:資深分析師陳威良、財經 KOL 吳宜勲,分享他們如何把理財教育融入日常,讓孩子從小學會聰明用錢,打造未來經濟自主力。
陳威良 小檔案 大女兒 12 歲 / 小兒子 8 歲
政治大學財政系畢業,現為永誠國際投顧總監、各大財經節目訪談來賓,曾任國泰證券研究部協理、寶來投信研究副總監,著有《飆股新手的實戰筆記:簡單 4 步驟,小資也能季賺 30%》等書。
吳宜勲 小檔案 大女兒 8 歲 / 小女兒 6 歲
台灣科技大學機械研究所博士班畢業,現為機構工程師,並經營 FB 粉絲專頁「打造屬於自己的 ETF」,著有《存股族的槓桿翻倍術:自組 ETF × 低風險策略,普通上班族也能年賺 20%》等書。
Q1:你如何教孩子認識金錢?
陳:我認為金錢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從日常生活中開始,讓孩子在實際情境中學會怎麼管理金錢,比方說,我會帶孩子一起去賣場購物,讓他們親身體會如何使用金錢。
除此之外,我還會帶他們去逛「小老闆市集」,這個市集是把家裡不再使用的衣服、玩具或圖書拿出來賣,由孩子擔任小老闆,來學習如何賣東西、怎麼計算收益。雖然我的孩子們沒有親自賣東西,但每次當我們一起逛街,他們會和我討論這些買賣的過程,這樣的對話讓他們開始理解賺錢不僅是獲得金錢,還需要付出時間和努力。
我也會用遊戲來幫助孩子們理解金錢的概念,我們會一起玩大富翁,不僅讓孩子們在遊戲中明白金錢是有限的,還能讓他們體會金錢如何增值,並能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一些基本的理財觀念。
吳:目前我還沒有給孩子零用錢,但我會讓大女兒在安親班下課後,自己拿著 100 元去超商買東西,我希望她能體會自己有了金錢,就能選擇自己想買的東西,每次她回家後,我們會一起聊聊她買的東西,並慢慢教她如何做預算,理解每一筆錢的意義。
舉例來說,100 元能夠買麵包、牛奶,也能買一個玩具。我會讓她思考,前者是生活必需品,因為下課後肚子餓了可以買點心,這是她當下的需求,後者是休閒娛樂,而且家裡可能已經有類似的玩具。所以我會和她討論,如何在「需要」和「想要」之間做出選擇,並且教她思考每筆花費的必要性,來逐步培養她的理財觀念。
Q2:孩子曾提過哪些讓你難以解釋的金錢問題?
吳:因為我工作經常比較晚回家,有一次大女兒問我太太說:「你說爸爸加班賺錢很辛苦,但我怎麼都沒有看到爸爸的錢,錢都去哪裡了?」我聽了之後和太太會心一笑,原來孩子認為錢就是實體的鈔票和硬幣。
後來我解釋說,錢其實可以存在銀行裡,透過信用卡和手機也能使用,需要現金時可以用提款卡提領。不過,孩子聽完仍有點懵懂,畢竟對她來說錢的運作還是很複雜,等她們長大一些,我打算帶她們去銀行辦理開戶,讓她們親眼看到錢是如何存放的,幫助她們更好理解。
另外,當我把孩子們的紅包錢投入自組 ETF 的投資組合,告訴她們這些錢會「自己去賺錢」,我想向她們灌輸儲蓄後能產生利息的概念,但目前她們很難了解錢如何自己賺錢。雖然如此,孩子至少明白存錢是好事,例如存下的錢可以讓我們一家人去旅遊住飯店,這樣的理解對她們來說已經是很大的進步。
陳:女兒在五年級從安親班回家後問我:「什麼是股票?為什麼它會賺錢?」原來是老師在課堂上提到台積電,她知道我的工作和研究股票相關,所以很好奇地詢問我。
其實當下我有點愣住了,雖然我可以向觀眾和讀者朋友解釋市場趨勢和個股的公司財務狀況,但要和孩子說明這些觀念,還真的難倒我了。
我告訴她,股票就像是班上的同學,每位同學都有不同的努力和表現,而公司業績就像他們的考試分數,這個分數也代表股價。我跟她解釋,越努力、業績越好的公司,分數(股價)自然就會更高,這樣的公司就是我們應該選擇投資的對象,而我的工作,就是要判斷哪些公司是優秀的學生。
不過這些內容對女兒來說還是太艱澀了,日後我需要慢慢地解釋這些投資理財的知識,我也為她和弟弟開設證券帳戶,等他們長大後,再說明這些資產的價值和運作方式。
Q3:你覺得讀書和學理財哪個重要?
吳:在孩子成長初期,我認為念書比學習理財更重要。如果可以,我希望孩子們至少能讀到研究所,因為現在大學學歷已成為基本門檻,研究所的學習能幫助她們培養更深入的邏輯、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認為,當孩子具備這些透過讀書培養的能力後,才適合開始學理財,對我來說,應該等到孩子有收入時再開始,無論是大學打工或是出社會有穩定收入後,才有餘裕深入學習理財。
雖然如此,我也會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教她們一些理財的基礎概念,像是透過卡牌遊戲「小魚爭 10」來認識風險的概念,讓她們能從小慢慢了解金錢的原則。
陳:我也認同在學生時期,讀書比學習理財更重要,原因很簡單,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下,國高中階段的課業壓力非常大,學生沒有太多閒暇時間學習其他的東西,我也認為學生應該專注學業,畢竟這是他們當下最重要的責任。
當然這並不代表理財不重要,只是在黃金學習階段時,應該先把學業完成,我認為金錢概念的啟蒙應該從小學開始,這階段的孩子已經學會數學基本的加減乘除,對數字有一定的理解,而語文教育也有助於他們理解金錢概念。
至於投資理財的深入學習,我希望在孩子讀高中或大學時,若有機會,會鼓勵他們參加金融相關的社團,例如證券研究社,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學習,這不僅會激發他們的興趣,還能讓學習變得更有意義。
來源:《Money 錢》215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Money 錢》
- 川普關稅新政引波動 用主動式投資度過震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